【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最慈悲的地方 就是最神聖的位置 文/如常法師 |2021.10.03 語音朗讀 37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玉佛殿中「白玉臥佛」的兩側有星雲大師所題楹聯:「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至今才見如來身。」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星雲大師設計專用電梯及輪椅參拜專用道,方便民眾前往玉佛殿。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如常法師在今年邁入十周年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是當今國際間宗教、藝術、文化上重要的交流平台。十年來,成功的營運模式,創下許多令人驚豔的獲獎紀錄,這都來自於星雲大師「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在本專欄中,以生動的描述,娓娓道盡向星雲大師學管理的感悟。在館長的字裡行間,常見星雲大師超越的管理洞見。而師徒之間的對話、佛館軟硬體建設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之得穎悟、有歡喜,更深深地感動。一九九八年,西藏貢噶多傑仁波切贈予星雲大師一顆密藏三十年的佛陀真身舍利,當時大師即發願建館供奉,讓世人得以瞻仰禮拜。二○一一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啟用,彌足珍貴的佛陀真身舍利供奉在此,真是殊勝的因緣。塔剎上的一段話大師在二○○八年開始掌舵佛館的整體規畫,在此之前,對於佛陀真身舍利該供奉在哪個位置,弟子們依佛教文化的概念,認為理應在最高層、最神聖的清靜之處,於是打算供奉在本館的塔剎上。二○○九年底,有一天,大師想去看看預計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塔剎。當時年高近八十五歲的大師,從本館的一樓搭電梯到三樓,再從三樓走到現在的大佛平台,然後由六位弟子,兩位在前,四位在後,半推半拉,讓大師從非常狹小的階道上,一步一步往上移動。光是往上走這一程,就費盡力氣,花了半個多小時。大師上到塔剎,問了我們一句話:「那一些老菩薩要來禮拜佛陀真身舍利,會有六個子孫如你們一樣,拉著我、推著我上來嗎?這麼不方便,如何讓大家親近、禮拜呢?這不是一個慈悲的位置。」於是大師就開始思考,佛陀真身舍利應該供奉在哪裡?以人為本 參拜專用道此後幾個月裡大師不斷尋找合適之處,是要在本館一樓或二樓?還是現在的金佛殿?或是在八塔?後來大師決定,供奉在現今玉佛殿的位置。玉佛殿當時本規畫為國際會議中心,挑高三層樓,可容納四百多人,大師說,這裡供奉佛陀真身舍利最好了。但是弟子們反對,原因是這裡位於地下樓,神聖的佛陀真身舍利怎能供奉在最底層的地方。然而大師的考量超乎一般理則,他想的是,如果一些老菩薩必須乘坐輪椅,家人把車開到地下停車場,通過我們特別設置的輪椅參拜專用道,就可以直接到達玉佛殿,進入參拜。參拜之後,坐著輪椅直達停車場,上車回家,這樣對老菩薩及不便人士最妥當了。大師「以人為本」所設想的輪椅參拜專用道,我想在全世界的博物館裡,應是絕無僅有的吧。禮拜舍利 莊嚴身心佛陀真身舍利自十三世紀離開印度本土,流轉了數百年的曲折旅程,而今安奉在佛館「玉佛殿」,因此大師對於民眾進殿禮拜,制訂了一套基本守則,以及半個小時的修持。 每天二個時段的修持由法師主持,帶領民眾恭誦大師的詩文〈佛陀,您在哪裡?〉。這首長詩是大師為讓民眾更加了解佛陀,直抒胸臆所寫,透過主持法師的導讀,引領大眾與佛接心。這樣的修持過程,常令民眾觸動心弦,原來二千六百年前的佛陀如此近切,原來一生說法四十九年的佛陀,講說諸多經典、開示人生真義,如此甚深功德薰修所成的佛陀真身舍利,就在眼前。佛陀真身舍利供奉的位置,就在殿中珍奇「白玉臥佛」的上方,兩側有大師所題楹聯:「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至今才見如來身。」殿內牆面飾有香木所雕佛塔,十分雄偉壯觀。玉佛殿的設計、參拜的守則、修持的進行、開放的空間,這全套的規畫,含藏著大師對殿堂莊嚴的管理思維。大師深知如何引導眾生的眼睛,如何帶領眾生認識自己的心,我想,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精神內涵,大師已完整內建在玉佛殿之中了。 前一篇文章 【法同舍】 活出自己最好的樣子 下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 隔離真義 熱門新聞 01楓紅嵐山2025.09.2202全英古蹟遺產開放日 佛光山展文化魅力2025.09.2203佛光山供僧道糧 北中南總回向2025.09.2204奇妙有趣 無花果2025.09.2205紐西蘭基督城路跑 捐贈4百棵樹2025.09.2206國中小校長荒 提早退休人數增2025.09.2207【友誼長存】相約北海道2025.09.2208【生活 快門】您好,鴨!2025.09.2209似花非花 葉牡丹2025.09.2210【故事你與我】賢妻良母2025.09.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心的世界【人間行者心】似曾相識燕歸來萬里僧蹤 人間佛教萬里弘法行【紅塵禪煙】以逆為緣【人間行者心】Bhante Pannaratana法師再訪瑞典佛光山感應觀音心 人間佛教的慈悲觀 作者其他文章【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花樹鳥獸 悠遊佛館天地【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我和大師的因緣三部曲(下)【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我和大師的因緣三部曲(上)【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春天歡喜的節慶 國定佛誕節(上)【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心的旅程 夜宿博物館【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每一個名字 都啟動了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