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絹單
隨意瀏覽著網站,一則新聞攫住向下的滑鼠。有個單親的女學生,徵求二手的教科書,得到熱烈的回響,許多善人要解囊相助。
「加油,好好讀書!」眾人善良又溫馨的砥礪,竟讓我的眼眶有些微潤,更喚起生命中一段二手教科書的情緣。
高中時期選擇就讀職業學校,半是天生資質或聯考成果,半是經濟酌量。就讀職業學校,習得一技之長,畢業即就業,自己的生活得以溫飽,也能為家裡分攤經濟壓力。
我就讀的這所商職一直有個溫淳的傳統,學校准許我們使用二手的教科書。每每開學前的返校日是人的齊聚,亦是歷代舊書的會合。大家拎著一袋舊書,依序排隊,學校指派的幹部如X光機掃瞄書本,檢查版次無誤,沒有破舊,完整無殘缺,確保我們的學習能正確而完整。
簿記、統計、商用數學……一本一本的教科書經過認證合格,在學校新列的書單上蓋印證明,免去購買新書。書單上蓋的也許是合格或通過的字樣,已不復記憶,只知道能省下書錢,為父母減輕沉重的負擔,那枚褚紅的印記,如暖陽深印於心底。
二手的教科書是從哪裡來的?學校有個傳統,新生入校,依著班級學號,找到對應的二年級學姐,以直系學姐妹認領。直系之稱如同血源的親密,凡有好的東西必留給直系的學妹。這些教科書就是學姐的書,或是學姐的學姐留下來的,而往後年年相驗,終至版本更新,不再被採納,才甘於購置新書。
接過學姐的書,紅藍色筆字跡滿布。或娟秀或粗枝鋪寫的筆跡,是每一代學姐從老師口中提煉的精華,在書本的留白處結出晶瑩。因為每一本書都添加幾代學姐勉力好學的分量,幾屆傳承下來,更顯珍貴。
這一門美好校風傳承多年。在商言商,這是學校教導我們力行成本精算的第一堂課。在那尚未盛行環保觀念的年代,更是率領時代之先端,實行了愛物惜物的美德。
現今,出版社多家爭鳴,教科書版本飛速翻新,樹人百年的校園卻仍維持此傳統,未曾式微。一直記得高職的學號是17號,它不只是一個奇數,或是無數個質數中的一個,而是蘊藏一脈相承的情感。在往昔樣式的文化傳承中,傳遞那分執著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