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當空〉‧水墨畫.台灣檜木 圖/李蕭錕
文/李蕭錕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是李白詠月詩〈把酒問月〉中傳唱千古的名句。日前適逢中秋佳節,闔家團圓賞月之際,試為這兩句詩作不同的詮釋。
「今人不見古時月」是真的,因為,我們不是古人,不可能見到古時月。
但,「今月曾經照古人」,卻非事實。因為,佛言:「諸行無常」,宇宙間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今月已非古月,今月何曾照過古人?
蘇軾在其〈赤壁賦〉中就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意思為天地瞬變於無影無聲,且無有歇時,因此古時之月來到今日,經歷無常變異,已非昔日之月,就算是今日之月,亦未曾照過昨日之人,何況古人!
佛教並非消極地看待天地萬物的無常變化,而是更積極地鼓勵大家能即刻把握現前,活在當下!
明月當空,佳節賞月,一家團圓之際,應知今夜之月與光,是宇宙間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過去沒有,明天不再,明年更不再,即禪宗所謂的「一期一會」,一切因緣際會,百千萬劫難遭遇。此時當下,我們能不珍惜周邊的親人和當空的皓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