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限與境外基金一致 15檔基金可買進 鬆綁金額最高400億元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會昨天通過金管會「國內基金及全權委託業務投資國外範圍與境外基金一致化調整方案」,將開放國內基金投資中國大陸股市及港澳紅籌股與H股的比例上限,對大陸股市投資上限為基金整體規模的百分之零點四,港澳則是基金整體規模的百分之十。據估算,有十五檔基金在政策執行後,可馬上買進中國相關股。
目前境外基金對大陸及港澳的投資比例上限,就是對大陸地區百分之零點四,對港澳紅籌股與H股百分之十,但過去國內投信或券商發行的基金完全禁止對大陸與港澳股市投資,昨天政策決定後,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也可享有與境外基金一致的國外投資範圍比例。
金管會證期局長吳當傑表示,開放後除提升國內投信基金的競爭力外,也可提升國內基金的風險控管能力,並培育專業人才,因為大陸與港澳紅籌與H股都是屬於新興地區股票,投資報酬雖然相對較高,但投資風險也較高,開放後可讓國內投信基金作部分的資產配置,有助其提升風險控管能力。
金管會證券期貨局長吳當傑表示,配合這項方案,近期將請經濟部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授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另行規定,以取得法源依據。
對此政策開放,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表示,這對國內相關業者才有公平性,由台灣合法業者來幫投資人做投資,總比親自到當地開戶資金流出來得好,且投資熱錢擋也擋不住,不需要擔心資金外流問題,對業者、政府、投資人是三贏。
據統計,金管會統計,截至九月底止,國內投信基金規模為新台幣二兆二千一百億元;全權委託投資資產規模為七千五百億元;屬於跨國投資者規模達三千八百五十二億元。放寬後鬆綁的金額分別有十五億元與三百八十五億元左右,但由於跨國型基金投資比例並非僅有陸、港澳市場,吸金的規模不至於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