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授證典禮 14名藝師獲殊榮

曹麗蕙 |2021.09.25
2192觀看次
字級
「110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合影 。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14位人間國寶齊聚一堂!文化資產局今(25)辦理2021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文化部長李永得頒授認定證書予14位保存者。授證典禮由亂彈戲保存者王慶芳與彭繡靜,擔綱開場亂彈劇目《補缸》演出,與典禮伴奏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相互搭配,為典禮揭開序幕。

文化部2021年認定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恆春民謠」陳英、「亂彈戲」王慶芳、彭繡靜、「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重要傳統工藝「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嚴玉英、「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陳利友妹、「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許春美、「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張鳳英、「泥塑」杜牧河、「剪黏」陳三火、「漆工藝」黃麗淑、「玉雕」黃福壽、「傳統木雕」蔡德太,以及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製鼓技術」王錫坤等人間國寶,代表國家對文化資產的重視。

李永得表示,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積累出許多有形及無形的文化,其中無形文化資產由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及文化資產的保存技術組成,「這些無形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在這塊土地上千錘百鍊出來的藝術,也是我們這塊土地裡面最珍貴的文化。」

李永得感謝所有的評審,選出今年14位的人間國寶,呈現出台灣最多樣性的文化,更感謝所有的人間國寶堅持不斷,在各自的領域默默耕耘數十年,用精湛的技藝構成台灣傳統文化藝術的多元面向,對台灣無形文化做出最大的貢獻。

李永得指出,文化部自2009年開始辦理「傳習計畫」,補助國寶藝師每月5萬元傳習鐘點費、傳習藝生每月1.5萬元學習津貼,以支持珍貴的技藝得以永續。傳習完成後,另有支持系統,讓傳統藝術同時具備市場性,未來也將規畫以多語言的方式,讓人間國寶的作品及故事向國際傳播。

為讓各界欣賞國寶藝師精采的藝術生涯與獨特的創作風貌,文化資產園區雅堂館同步展出14位保存者的精彩展覽。展品從剪黏、泥塑、玉雕、傳統木雕、漆工藝,到原住民族織布之美,包含有傳統木雕的精雕細琢、賽德克族特有「經挑技法」的織工繁複細緻、傳唱一甲子的恆春民謠、亂彈戲的傳承不懈、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獨特的「自由對位」複音唱法等,以傳統技藝喚起人們的過往記憶,也牽繫台灣這片土地的藝術情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