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相
相傳達摩一葦渡江,至河南嵩山少林寺後山終日面壁而坐,昏昏欲睡之時,他扯下眼皮,扔出洞外。沒想到過些時日,在扔掉眼皮的地方長出兩棵茶樹,長勢旺盛。一日,達摩用膳時,山風驟起,該茶樹的葉子飛進他的鉢盂裡,食用後精神倍增,於是,茶成為達摩九年面壁參禪的伴侶。自此,少林寺僧開始種茶、採茶、飲茶,世代相傳。
少林寺碑林現存明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仲秋,少林寺首座僧洪洽撰文並丹書〈施茶碑記〉,碑文記載許昌信士在少室山採茶,並連續六年向少林寺施茶,功德圓滿。該碑全稱「軒轅關將軍廟施茶六季完滿功德銘記」,碑中提到的少林茶園可能就在「軒轅關將軍廟」附近,今已難尋遺跡。
少林寺僧人經常飲藥茶,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選擇適宜的中藥泡茶,從而達到健胃提神、益壽延年的目的。少林僧團在長期的參禪悟道、燒水泡茶、供佛施人、舉辦茶會中,形成了一套嚴謹而有規範的待客茶禮儀式。傳承至今的少林禪茶會,見證了少林寺僧眾莊嚴有序、威儀具足的待客茶禮。
二○一三年,少林問禪之「少林禪茶會」分別於八月十七日、十八日晚上六點半至九點半進行,地點在少林寺慈雲堂露天庭院及碑廊。場地莊嚴大氣,文化氛圍厚重、濃烈。八十台茶席分布於觀音閣下,古碑之間。期間,來自國內外的禪師、辯手與嘉賓、善信約四百餘人,共同問禪品茶、聽琴會友。透過禪茶會,有利於人們了解佛教的茶文化,以及禪茶一味的內在深蘊。
少林禪茶會的流程為:(1)入場;(2)靜心;(3)潔具;(4)投茶;(5)洗茶;(6)泡茶;(7)敬茶;(8)品茶;(9)悟茶;(10)謝茶。從這一套整齊完備的流程中,不難看出少林禪茶的有序傳承。
二○二○年九月十三日,福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蔡梅生先生,福鼎市白茶山守護員、資深制茶人方守龍夫婦等一行參訪少林寺,並與方丈和尚及寺僧進行禪茶文化交流。在少林寺大禪堂內,一場題為「極簡白茶」的少林禪茶會圓滿舉辦。禪茶會的流程依然沿襲以往的流程,得到在座賓客的一致好評。
作為禪宗祖庭,少林寺素來倡導「禪茶一味」、「禪茶同源」的理念,在修行中以禪茶為助緣。透過舉辦少林禪茶會,因茶悟禪,因禪悟心,直達恬淡清淨、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茶禪境界,更是一種美的體驗與享受。參禪如品茶,品茶可參禪。
禪茶一味,何為茶味?何為禪味?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