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 陸游打虎

文/王兆貴 |2021.09.22
959觀看次
字級

文/王兆貴

施耐庵告訴你,武松打死一隻老虎,你信了;陸游告訴你,他也打死過老虎,你信嗎?時至今日,有人信,有人不信。不信的原因,無非是說陸游乃一介書生,怎麼能鬥得過老虎呢?

無論你信還是不信,陸游打虎有詩為證,且不止一次。最初寫道:「我時在幕府,來往無晨暮。夜宿沔陽驛,朝飯長木鋪。雪中痛飲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數。孤兒寡婦讎不報,日落風生行旅懼。我聞投袂起,大呼聞百步,奮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蒼崖血如注。從騎三十皆秦人,面青氣奪空相顧。」

宋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四十八歲的陸游供職的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駐紮於南鄭(今屬陝西漢中)。這年十月二十六日夜裡,他和士兵一同騎馬圍獵。因天氣寒冷,一行人下馬飲酒。突然間,山林中竄出一隻猛虎。陸游迅疾拔出長矛,刺向猛虎,血濺白袍。

有文史學家經過比對後發現,陸游的幾首關於打虎的詩,前後有些矛盾,時而說是秋天,時而說是冬天;時而說是刺殺,時而說是射殺,因此質疑陸游打虎的真實性,甚至以為他是通過寫詩來炫耀自己的膽略。從陸游幾次回憶打虎的經歷來看,他又的確是把打虎這件事視為平生得意之舉而引以為榮的。

還有些不相信陸游打虎的人,也許以為他只是個寫婉約詞和田園詩的高手,對〈釵頭鳳〉中那句「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印象太深,殊不知陸游也曾投身軍旅、殺敵報國,如「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也有學者認為,在當時秦嶺一帶,行軍或圍獵遇上老虎是常有之事,以陸游「學劍四十年」的本領,刺殺或射殺老虎應該不是難事。至於說是在秋天還是冬天,是刺殺還是射殺,只是記憶問題。從他後來的詩句可以看出,陸游這次獵虎,是在眾目睽睽下發生的:「刺虎騰身萬目前,白袍濺血尚依然。」雖然有些藝術誇張,但不可能憑空杜撰。就像辛棄疾、顏真卿、王陽明等以文筆著稱的歷史名人,誰又能想到,他們也曾親歷前線、擒敵立功呢?

就浪漫的詩文而言,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於修辭上運用誇張手法很正常。李白詩云「燕山雪花大如席」,聽起來的確不靠譜,再大的雪花也不可能像席子。即便像枕席,也夠大的了,但燕山畢竟有雪花。這說明,藝術的真實離不開生活的真實,但卻可以馳騁想像。我們不能因為陸游將自己親歷打虎的場景藝術化了,就否認他真的打過老虎。

陸游二十歲時,曾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宏圖大願。南宋孝宗趙眘即位,賜進士出身,先後任鎮江府、隆興府、夔州府通判,宋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入幕宣撫使王炎府中,投身軍旅生活,來到抗金前線陝南,他在陝南野營打獵訓練軍士,在勉縣山中刺死一隻老虎,被當地人傳為美談,頌揚至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