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亦純
清朝康熙年間,有位樂山大夫醫術精湛且樂善好施,遠近馳名。到了八十多歲,即使他的兒子當官顯達,仍不辭辛苦,甚至常到監獄為囚犯義診。
有天深夜大雪紛飛,有人急敲門請大夫看診,兒子向來者說:「夜已深,家父年老不敢驚動,請明日再前往。」但樂山大夫已聞聲而起,說道:「半夜前來,定是急症,不可延遲。」旋即往赴診。
他的樂於助人,福蔭後人,九十多歲時子孫七人為朝中要職,到了七世孫聶雲臺還是民國聞人。
在工作中植福,做好是功德,做不好是缺德,尤其是攸關世人性命、福祉者,更要小心。
公務人員不可官僚、不可昧良知收受黑錢,也不可置百姓之安危不顧,貪圖私利造孽眾生。
醫藥界需懷仁慈心,因為一個人的命和家人的幸福都在一念之仁當中。
保險業者多賣一張保單,在被保險人發生事故時能助人降低困難。
建築業要存良心,蓋出來的房子需牢靠,才能讓使用者住得溫馨,地震時放心。
食品業不黑心,不用不良品和對身體傷害的化學品。
每個人都將心比心,食得下、睡得安穩,如此也才可積德積財。
這是現代人應該要有的觀念,也是為後代子孫植福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