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蕙蘭
年長者常會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倚老賣老而不自覺,也阻斷了向年輕人取經的機會。所以我深以為戒,時時警惕自己身段要柔軟。
七月中,象徵日本文壇新人作家最高榮譽的芥川獎,頒給了年僅三十三歲的李琴峰。她十五歲在台灣念國中時開始自學日語,大學畢業後赴日深造並就業,三十出頭就以非母語人士的身分得到日本的文學獎,著實震憾了我。
李琴峰說:「實際學過日語後,便為日文之美所魅惑。」我因此有了要學好日文的衝動,不過,從想法到執行往往還有一段距離。
緊接著,東奧開幕才兩天,二十三歲的楊勇緯就得到了台灣有史以來第一面柔道銀牌,讓國人大大驚喜。他說,自己運用類似日本棒球明星大谷翔平的九宮格法,將預設目標細分成八十個子目標,檢視自己從內心到技術的每一個細節,以聚沙成塔的方式逐日達成最終目標。
雖是老生常談,可是一旦有活生生的例子展現在眼前時,就不只是紙上談兵,激勵的力量一整個鮮活了起來。有了明確且循序漸進的方法,就更堅定了我要學好日文的意志,感覺自己跟日文愈來愈靠近了。
最後的臨門一腳,是日本在台灣疫情嚴峻時,雪中送炭捐贈疫苗,很多人在臉書放上去日本旅遊的照片,並寫上諸多的謝詞。我想著,如果能用日文表達感謝,不是更貼切嗎?
於是,我將心動化為行動,開始學習日文五十音。按部就班一日學五個,輔以網路上的日文教學,再利用Google的翻譯軟體校正發音。
日文源自漢字並有許多外來語,因此,我藉中文基礎學習自草書發展而來的平假名,再藉英語基礎學習片假名,並用圖像聯想法加深記憶,彌補長者記憶力不佳的弱點。如今,我已打開了學習日文之門,正逐步向繁花盛開的林蔭邁進。
有人說,如果長者願意打開心中的「無線電台」,隨時收到希望、歡愉、勇氣、力量,就會永遠顯得年輕。
閱讀李琴峰的小說、觀賞精采的奧運競賽,被作者及選手們克服困難的精神深深打動之餘,沒想到,年逾耳順的我竟也玩出學習日文的新把戲。期待假以時日能學有所成,向年輕人學習,讓自己青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