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牧食堂新住民開講 破解文化迷思

李祖翔 |2021.09.08
1170觀看次
字級
津堅未優分享美軍統治時的飯糰料理,也解開學員對沖繩文化的迷思。圖/善牧基金會提供
來自烏克蘭的歐娜帶來「甜椒包飯」,讓參與民眾品嘗並學習烏克蘭美食。圖/善牧基金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天主教善牧基金會高雄中心去年發起「善牧食堂-餐桌上的飲食」,讓國人認識新住民原生文化,受各界肯定,今年再邀4個國家的新住民分享,最後一堂課因疫情改為線上,不少人開心表示:「能用食物環遊世界真好。」

蕭玉梅是從小跟著父母自中國大陸到菲律賓生活、輾轉嫁到台灣的新住民,她分享了在菲律賓派對、慶祝活動上常會吃的「通心麵沙拉」,表示菲律賓產的水果比較酸澀,所以會改買水果罐頭做沙拉,而天氣炎熱,冰涼的沙拉很受歡迎。

來自烏克蘭的歐娜則帶來「甜椒包飯」,強調料理很好做,只要將生米等食材拌好,包入甜椒內,再將甜椒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就完成,參與學員好奇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關係,歐娜巧妙比喻,好比台灣與大陸,學員瞬間會心一笑。文化上,歐娜認為台灣的小朋友比較辛苦,引起媽媽們好奇,追問烏克蘭的教育方式。歐娜說,烏克蘭的小朋友只要上半天課,其餘都是玩耍時間,不像台灣上課時間長,下課還有才藝、課輔班,快樂程度天壤地別。

日本沖繩的津堅未優則分享飯糰,表示早期沖繩被美軍統治,肉類會做成罐頭保存,因此午餐都用罐頭,比如拿來包成飯糰或和山苦瓜一起炒。學員問,為什麼沖繩常常不被日本認為是自己人?津堅未優說,就像台灣各地口音不同,因此其他地區會覺得沖繩人很不一樣,「我也聽不懂我阿嬤在說什麼!」

馬來西亞的聶佩瑤特別教大家做椰球,由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印尼地理位置相近,食物才很像,他們的口味重,所以剛來台灣會都覺得食物太清淡。學員普遍對馬來西亞的宗教感興趣,她解釋,馬來西亞不是只有回教徒能當公務員,他們不會因為宗教而有職業選擇的影響。

新住民的分享解開大家對各國文化的迷思和困惑,也開心平常很少一次接觸不同國籍的人,感謝善牧基金會用這種方式增廣見聞。善牧食堂是採實體課程及因應疫情改為線上方式,共4堂,講師來自不同社區,報名學員約20人,從家庭主婦、一般上班族到學童,年齡與職業分布廣泛。基金會表示,活動確實拉近了新住民與民眾的距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