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宏信
石榴,梵文dalima,又稱吉祥果,俱緣果,一切供物果子之中,石榴為上。在佛教,它是葉衣觀音的三味耶形,孔雀明王掌持之果,鬼子母神所持之果物,可以消災破魔障,故名「鬼怖木」;又因石榴一花多果,一房五百實(子),也稱吉祥果。
鬼子母,梵文音譯訶利帝母,原為印度婆羅門教的惡神,她有五百子,為報復前生被人鄙視之恨,專吃人間小孩,人稱「母夜叉」。佛陀為了度化她,便把她的愛子藏起來,最後曉以大義,讓她成為佛教的護法神、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被尊為「歡喜母」。
相傳石榴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約西元前一二六年)引入中國,西晉文學家陸機〈與弟雲書〉提到:「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熟榴也。」安熟榴又名安石榴,張遷由安石國帶回果實並加以繁殖,漢武帝將它移植到御花園中,因此後人尊稱張騫為五月石榴花花神(另一說是鬼王鍾馗)。
石榴屬落葉灌木,五月開紅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形容石榴花的鮮豔。
此外,石榴性溫,果可食用,味酸、澀,紅石榴可以抗老化、抗氧化,有「抗氧化之王」的美譽;果皮及根、葉、花有收斂止瀉、止血、驅蟲的功能;種子有改善皮膚、保護視力、減輕糖尿病的功效;全株均可入藥,難怪被稱為食物界的紅寶石。
石榴多子,經過不斷改良,品種繁多,甜度增加,被視為多子多孫的水果,也是象徵福氣的吉利果。切開石榴,一顆顆的石榴子,外面包覆一層薄薄的果肉,想吃得考驗工夫,比吃釋迦果困難度更高。有人不知如何下口,或牙舌不夠靈活,只能吸吮其味道,其餘都丟棄掉,殊為可惜。
石榴子具有硬度,不易咀嚼又不好消化,為了解決食用的困擾,坊間比照百香果的特性,發明了許多吃法,可做成果醬、醋飲、優格、果汁、蛋糕、沙拉、布丁等,甚至入菜料理,味道甘酸爽口,還保留了石榴的營養,有機會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