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邦 創社研究雕刻擴展新素材

 |2005.11.10
66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南訊】在台南市武廟前開設「魏俊邦雕刻研究社」的魏俊邦,以佛像和人像雕刻為主,對於民俗花燈和藝閣製作也投入相當心力,他製作的花燈獲獎無數,全省各地的大型燈會活動,都可看到他的作品。

走進「魏俊邦雕刻研究社」,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讓人看得凝神稱奇。現年六十歲的魏俊邦從小跟隨父親魏得璋學習雕刻,在四十五年的雕刻歲月中,魏俊邦將觸角從木雕、石雕擴展到紙雕,也勇於嘗試新素材。

魏俊邦十五年前應美國歷史博物館邀請,到夏威夷大學講授中國民俗花燈課程。五年前,台南市大天后宮辦「迓媽祖」,市府委託他用保麗龍雕塑高十二公尺的千里眼、順風耳花燈,他帶領二十位雕刻師,花了一個月時間完成,成為活動中最吸引人的藝術創作。

今年初,魏俊邦以十萬個寶特瓶製成的「鳳凰展翅」花燈,在台灣燈會中明亮耀眼;半年前,又受託以黑膽石雕刻一座二噸重的媽祖像,他不畏稀有的黑膽石硬度比一般常用於雕刻的大理石、青斗石高出許多,接受挑戰,經過三個月雕琢,一尊莊嚴的媽祖像終於完工。

魏俊邦說,台灣早期的神像製作都以木材為主,尤以樟木居多。而紙雕的塑像起源於唐朝敦煌時代,因手工細膩、造時費工,堪稱神像藝術品的頂級作品;由於紙雕藝術學成不易,早期很少傳給外人,恐失傳,如今他已有好幾名徒弟,希望這項藝術能傳承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