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孜寧
近來看到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網路留言,乍看之下都很有邏輯,實則是缺乏專業常識所造成的誤會。
比如過去老人家迷信要多喝牛奶補充鈣質,卻不知亞洲人體質多數有乳糖不耐症,而牛奶的鈣質成分也遠不如一小杯芝麻糊!或現在流行著各式疫苗流言,像是疫苗要打在距離心臟遠一點的位置,才不會造成血栓;事實上,血液流通全身不到一分鐘時間,疫苗施打位置根本與血栓無關。
這讓我想到有一次買了一支新鮮山藥回家,我媽媽料理完之後,皺眉說:「這個山藥不新鮮,下次不要買。」我心想,這是農友新鮮直送的,怎麼會不新鮮呢?
後來搞清楚了,原來媽媽下午削去山藥皮、切塊備料,直到晚上才下鍋煮湯。那是正常氧化現象,並非山藥不新鮮,而果肉變黑,正是沒有摻加化學藥品保色的證明。
如果當時媽媽沒有反應,我也沒有去了解並加以解釋,很可能就錯失了學習如何辨識新鮮食材的機會。日後,也許我家吃到的都是不會變黑的泡藥山藥了!
在性別平等的路上,我們很常因為對社會脈絡認識不夠,或自幼受風俗文化影響,而失去判斷的能力。比如:女人就是要小鳥依人才會討人喜歡,或是男人不夠細心,不適合做打掃、管家等工作。這些都是誤用知識邏輯或沒有事實根據的畫地自限。
有些人認為,只要不說不討論,事情就不會被誤解,也更容易掌控局勢。但實際情況卻是:人們距離事實愈遠,就愈容易胡亂猜想或拼湊謠言,而營造出扭曲事實的氛圍。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教育總被視為翻轉階級的方法之一,那麼,性平教育便是翻轉保守性別觀念的解方。而所謂的保守,意指擁有無法撼動的固化思想,因此在性別領域中,一旦有人想要顛覆男女角色定位,比如留長髮的男性或剪平頭的女性、照顧家人起居的男性或在商場奮鬥的女性、陰柔氣質的男性或獨立剛強的女性……都必須默默對抗保守思惟的社會觀感。
在我最近接觸的神學觀念裡,反覆強調「人人生而平等」、「博愛」等觀點,既然所有人都應該被平等對待,我們又怎能讓選擇有別於傳統的人,默默辛苦承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