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雙北基於教育資源互惠,跨市交界十二所學校開放為「共同學區制」,北市九所、新北三所,但北市府發現設籍新北學子到北市就讀人數逐年增加,主張「親兄弟明算帳」,各自負擔設籍學生的教育成本。新北雖認為就像翡翠水庫在新北轄內,未曾跟北市計較過,但如果跨區教育經費真的這麼嚴重,就一起面對。
北市教育局統計,北市每位國小學生分攤教育經費為十八萬四千零三十五元,國中生為二十五萬七千二百八十七元,因新北到北市就讀的學生逐年增加,北市府因此有負擔學生教育成本的想法。
北市原定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提案,對於有共同學區的相臨縣市,「教育成本還是應由該地的縣市政府承擔」,但因疫情攪局會議沒開。
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雙北共同學區制要可長可久就應建立一套制度,各自負擔跨市就讀學生的教育成本,回歸到「受益者互惠」概念。
新北副市長劉和然說,目前列為雙方教育局專案對話討論,還未進入府層級決策,且對新北而言,雙北是共同生活圈概念,不會計較其他縣市學生到新北就讀。他說,很多工廠設在新北、公司卻登記在北市,稅收都繳到北市,新北未曾計較過,翡翠水庫也在新北轄內,這些都是歷史背景因素,學區也是相同道理。
劉和然指出,新北到北市就讀的學生人數不會非常多,北市也不會因為這樣教育經費就負擔不起,但如果真的這麼嚴重,大家就一起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