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隊首赴北極 開啟新頁

曾博群 |2021.08.24
884觀看次
字級
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在克服疫情下的重重關卡,首次以台灣團隊的方式,成功進入北極圈展開跨領域整合性研究。圖/中央大學提供
北極格陵蘭是地球上第二大冰蓋發源地,卻因氣候劇烈變遷成為冰川融化的「重災區」。圖/123RF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北極圈研究小組在極區,展開冰川冰震活動調查,了解冰川形貌、地形與地質構造,與海浪、海冰、溫度之間的作用,進行影響冰融速度、氣候變遷威脅等學術研究;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其中二名成員已經返國,預計今年十一月在波蘭舉辦的國際極地研討會發表研究成果。

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在克服疫情下的重重關卡,首次以台灣團隊方式,成功進入北極圈展開海陸聯合的跨領域整合性研究,順利完成四十顆地震儀、八顆海洋浮球的布放,同時進行無人機空拍、地質等調查,開啟台灣前所未有的研究新頁。

每10分鐘

能聽見冰川崩裂

北極探險隊員包括郭陳澔及中大助理教授張文和、研究助理管卓康,三人七月三十日從台灣出發,在挪威奧斯陸防疫旅館隔離十天,並順利通過四次PCR檢測後,於八月十一日成功踏上北極圈的科學研究重鎮朗伊爾城(Longyearbyen),完成海上浮標測試,並施放台灣第一顆在北極圈的地震儀,開始進行實地觀測。

之後於八月十三日乘船、前往距離朗伊爾城一百公里遠的極地工作站,進行無人機空拍、冰河地形、地質與地球物理等探查,此區域有二十五億年前之前寒武紀的岩層露出,在地質研究上是難得的調查區域。

短短六天內,在冰河崎曲的地形下,每天行走十公里並背著野外工具,成功完成四十顆地震儀的布放,記錄冰川融化的冰震;郭陳澔教授表示,在野外的時候,幾乎每十分鐘就可以聽到巨大的聲響,這就是冰川崩裂的聲音,是非常震撼的教育,相信地震儀可以記錄到豐富的資料。

地形多變

腳步伴隨碎裂聲

北極格陵蘭是地球上第二大冰蓋發源地,卻因氣候劇烈變遷成為冰川融化的「重災區」,冰河因溫度上升融化而失去質量,產生愈來愈多的水滲透冰層、使冰層破裂,除了影響動物的營養及生理壓力,環境變化也可能導致暴露於新病原體,冰震可說是見證氣候劇烈變遷在融冰上的最好證據。

郭陳澔說,過去研究人員通常是以個人方式,進入極地進行研究,這次以團隊的方式前往,非常具有歷史意義,也充滿許多未知與挑戰,船期的銜接、野外的安全,再加上冰川地形多變,不僅泥濘、溼滑,甚至每走一步就會聽見腳下冰川的碎裂聲,一不小心可能掉入冰隙中,發生意外;他感謝教育部、外交部等官方單位全力支持,讓台灣科學研究跨出重要一步。

中央大學指出,這次研究在波蘭哥白尼大學極地工作站主任Prof. Sobota,與其團隊的全力協助下才能完成,團隊在野外工作的同時,雙方將持續討論合作的科學議題,日後可以展開更多的跨領域與跨國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