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舞台上除演整本大戲、連台本戲之外,還經常上演折子戲。尤其是夜場,大約可上演六至八齣「單折」,目的是使眾多演員都有表演機會,而觀眾也可以多層面地欣賞京劇精華之片段。不過「折子專場」總要有開頭,這開頭戲,也叫「開鑼戲」、「帽兒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開鑼戲也是如此,其特點是:丑角常占主位,演出時間較短,插科打諢,有一定隨意性,開始就讓觀眾開心。每晚排出的第一齣戲碼,大致有《花子拾金》、《打砂鍋》、《鴻鸞禧》、《小放牛》、《雙下山》等等。
這些小戲唱、念、做、表各具特色。如《小放牛》用笛子伴奏,唱地方小曲,如「趙州石橋什麼人修,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那麼依呀咳)」。再如《花子拾金》,表現乞丐拾得一錠黃金,心花怒放,得意忘形,於是以唱戲開心,左一段右一段,生、旦、淨、丑全來,還都是名段。有些小戲還要唱昆曲、念「蘇白」,真是五花八門,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