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四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句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本來是用於道路行車,提醒駕駛者應注意與前後車的距離。不過自從新冠病毒席捲全台後,這句話就成了社交防疫距離的金科玉律。
為了徹底執行防疫距離,甚至衍生出前所未有的新興行業──「社交距離管理員」,他們穿梭在夜市、賣場、傳統市場和百貨公司等地,職責是宣導民眾保持距離,以及疏導群聚人潮。
每次看到他們手持T板不斷來回走動提醒,我都會點頭或以眼神向他們致意(因戴著口罩看不見微笑),表達感謝。正因為有他們盡心盡力地幫大家拉開適切的距離,逛街採買時更多了一層安全防護。
清晨出門運動時,我發現,人們也會自動偵測社交距離,不管是同向或逆向,快走近時,往往不約而同繞個弧度拉開距離,或是偏離軌道改走另側。雖然相互之間並不認識,但希望彼此能擁有安全空間、健康運動的心意,無須規範即自然流露。
而在家裡,這個社交距離更是備受考驗。牽手、摟抱、親吻、擁肩、共食……原本傳達親密的直白舉動,因為「愛你」所以必須忍耐「疏離」,改以甜言蜜語取代肢體動作,「愛你喔」、「親一個」、「想你了」……起初聽來有些黏膩,習慣成自然以後,若沒說反而會覺得缺少了什麼似的。
改變方式表達情意,讓家人之間「愛的距離」變得更緊密了,也算是意(疫)外收穫。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幾句話讓我心有戚戚焉:「我們是一群好朋友,一通電話全員集合,遊山玩水心靈交流,我們,零距離……如今,不能遊山玩水,不能群聚也無妨,何不輪流分享最愛的合照,你一張我一張,滿滿地填補彼此的距離。」
透過電腦、手機千里一線牽,彷彿近在咫尺;藉此分享好文章、感人影片、動容美照,相互撫慰焦躁不安的情緒,讓心沉澱,在忙碌的生活中趁機喘息一下,品嘗恬淡閒適的人生。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蹲下來是為了跳得更高。看似被病毒隔開而疏離,其實卻是用人情的關懷與溫暖,一針一線密密縫出愛的防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