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OK也沒關係! 曾博群 |2021.08.13 語音朗讀 18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洛夫提倡,正視運動員心理健康問題。圖/美聯社葛蘭基曾受憂鬱症所苦,他在克服心理問題後復出,回到先發輪值。 圖/法新社 在東奧平衡木決賽,拜爾絲克服心理壓力完賽。圖/法新社 運動員在輸球後情緒難免低落,大坂直美認為,賽後採訪模式需要改變。圖/美聯社 文/記者曾博群專題報導■23歲網球名將大坂直美,在今年東京奧運開幕式擔任最後一棒火炬手。儘管是全球知名的運動明星,但她努力對抗憂鬱症與焦慮,並藉由自己的案例,呼籲大眾了解運動員心理健康議題。東奧之前,大坂直美曾在6月法網因不願接受賽後訪問,遭大會罰款1萬5000美元。澳網、法網、溫網及美網更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若她未盡到受訪義務,未來恐遭到禁賽。事後大坂直美在社群媒體寫道,「為保護自己心理健康,不願在賽後接受採訪」,每次媒體的提問,總讓她陷入懷疑自己的狀態,嚴重影響身心。輸球情緒低落時 面對媒體很困難大坂直美表示,「我曾看過非常多次運動員因為輸球,在賽後記者會情緒崩潰的畫面。這就像是,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你繼續踹他一腳,我不知道這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她強調,拒絕受訪不是因為與媒體關係惡化,而是希望主辦單位不要忽視運動員心理健康,把運動員的情緒當作賽事裝飾品,「我喜歡媒體,但不喜歡所有賽後記者會,就我個人而言,這種採訪模式非常需要改變」。大坂直美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並親自寫1篇文章,標題為「不 OK 也沒關係!」(It's O.K. Not to Be O.K.),籲各界重視職業網球員心理健康問題,在親筆描寫心路歷程的文章中透露,NBA球星柯瑞與男網好手約克維奇、游泳健將菲爾普斯與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 Obama)等人,都是她在法網決定退賽的重要支持。紀錄片以她為名 揭露運動員淚水 「我希望人們可以理解,挫折跟失敗是沒關係的,你可以說出來,一定會有人給予幫助」,大坂直美說:「隧道盡頭一定有光,我也想要讓人們知道更多,以前我將自己所擁有的平台視為理所當然,但現在,我想要用它來做更多事。」網路隨選串流片商網飛(Netflix)也推出大坂直美同名紀錄片,邀請奧斯卡名導布拉德利(Garrett Bradley)詮釋,作為年輕運動員和嶄露頭角的領導者等多重身分下,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在跟拍兩年的時間裡,完整記錄大坂直美如何進行訓練、四處征戰的旅行計畫,揭露運動明星背後壓力跟淚水,尤其是2018年美網女單決賽,以直落二打敗小威廉絲,拿到個人職業生涯首座大滿貫金杯,瞬間成為世界關注焦點。布拉德利表示,這部紀錄片講述關於大坂直美對於生活的目的及個人價值展現,「更重要的是,希望人們能感受到同理心的力量、勇敢冒險,尤其是在這些高張力賽事下,所譜寫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時刻」。體操非一切 拜爾絲更關注自己■美國體操天后拜爾絲(Simone Biles),在2016年里約奧運奪得4金(團隊、個人全能、跳馬、地板)1銅(平衡木),本屆東奧在女團決賽的跳馬項目失誤,離開賽場,其餘項目接連退賽,直到最後1項,平衡木決賽才復出,她克服了心理壓力、順利完賽。以「體操不是一切,我們必須更關注自己」為由,拜爾絲公開自己退賽原因來自心理問題,強調對體操已不樂在其中,「我似乎不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這讓我感覺不舒服」。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運動員」的拜爾絲,在東奧退出多項賽事,許多媒體在第一時間讚賞她的決定,美國心理專家也認為她的退賽,可以讓社會大眾關注心理議題、擺脫汙名化。因罹患「空中失衡」心理障礙,導致拜爾絲在空中進行高難度動作時,大腦和身體肌肉短暫脫拍失衡,無法順利完成動作。這已不是她首次出現這種狀況,且持續擴大蔓延。拜爾絲指出,心理健康在現在的運動界必須更受重視,「我們必須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我們也是人,必須善待自己的身心狀態,而非配合全世界的期望,因心理健康即是身體健康」。克服心魔 葛蘭基拿下賽揚獎■MLB美國職棒休士頓太空人隊先發投手葛蘭基(Zack Greinke),年輕時曾深受社交恐懼症和憂鬱症困擾,一度退出球場調養,在接受心理、藥物治療後,重返球場。葛蘭基是2002年大聯盟選秀會堪薩斯市皇家隊首輪指名的高中選手,隊友形容他沉默寡言,不擅與人交談,時常坐在休息區一語不發,大家都知道,他是1名完美主義者,無法忍受失敗。2005年葛蘭基在皇家隊歷經慘敗的1季,以美聯最多17敗、防禦率5.80結束賽季,球隊邀請名人堂球星布瑞特(George Brett)充當心靈導師,但效果不大。2006年春訓,葛蘭基對訓練缺乏興趣、對投球沒有渴望,甚至無法待在基地面對人群,只能躲在家進行簡單練習。最終被診斷出家族憂鬱症病史潛藏基因,演變成社交恐懼及憂鬱症。葛蘭基回家休養後,逐步克服心理問題,隨後在2007年復出、回到先發輪值,表現愈來愈出色。2009年以單季16勝、防禦率2.16拿下美聯賽揚獎,他在大聯盟場上投球,至今已超過15個球季。主動求助 撕下堅忍不拔標籤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臨床心理師符力中表示,對於頂尖運動員來說,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明顯高過一般人。處於生涯巔峰的職業運動員,多半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同時必須承受外界的嚴格審視。國際奧會研究指出,約有33%的運動員,曾在生涯中面臨心理健康問題。符力中指出,運動員很難接受憂鬱症發生,特別是頂尖選手貼上「突破逆境、堅忍不拔」標籤,這使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不願尋求協助。社會傾向認為,運動員不應公開傾訴自己的軟弱、預期他們符合堅強等特質,但頂尖運動員在這種期待下是充滿矛盾的。一方面覺得害怕失敗、不想再參賽;另一方面,又因賽事好表現,從中獲得成功、自尊等。但撕下標籤成為一般人,大家都有共同面對的情緒與壓力,正視這些問題,尋求專業人士的輔導及幫助,才能排解情緒問題,讓運動表現更上層樓。擺脫汙名化 洛夫正面迎戰■愈來愈多頂尖運動員談論精神健康問題,NBA美國職籃明星球員洛夫(Kevin Love)公開談論自己曾對抗「焦慮症」,他以職業運動球星身分發揮影響力,大力提倡心理健康。2017年11月對亞特蘭大老鷹隊之戰,洛夫恐慌症發作,上半場就打得不順,且從未有這種狀況,心跳過快、呼吸急促。最後洛夫退場、回到休息室倒在地板上,被球隊緊急送醫,但檢查不出任何狀況。兩天後洛夫繼續發揮得分手能力,這個突如其然的狀況就像沒事一樣。洛夫明白自己可能需要心理醫師,起初也經歷掙扎,認為頂尖運動員不會需要心理諮商,因為在大家眼中,球員是很強壯的,從小他就不喜歡分享私事,「自己遇到的難題、自己想辦法克服」。在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害怕公開焦慮症或恐慌,洛夫在與自己內心對話後,認為大眾對於精神疾病有汙名化想法,應該讓大家認知到,這些問題可能發生於任何人身上。這件事給他最大的啟示在於,得正面面對需要接受幫助的這個事實。洛夫說:「每個人都正經歷著一些我們在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困難,願大家都嘗試面對心理傷口,好好照顧處理。」 前一篇文章 TOKYO 2020 擁田徑、游泳金庫 美國可望稱霸東奧 下一篇文章 風雨無阻勤練習 林亞璇圓夢 熱門新聞 01【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2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3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4《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5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2025.08.0806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2025.08.0707【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8【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2025.08.0709微型屋行動 為無家者築起希望2025.08.07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12025.08.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健力雙森出擊 挑戰金包銀主將張榮麟病逝 撞球隊 帶著遺憾與信念上陣女子拔河大換血 挑戰6連霸傳奇成都世運開幕 中華120選手征戰MLB季中交易大戲 比智慧拚膽識世大運 跆拳道男團、桌球女單 雙鍍銀 作者其他文章中美角力 8 國學者共商競合出路星雲教育獎 羅麥瑞、黃昆輝獲終生奉獻獎星雲大師AI人間雲 登海峽論壇曬書節穿越書中書 開啟心靈寶藏台大探索學習計畫 不用休學也能追夢台師大發現新物種 命名呂賴氏蜓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