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說故事 馬蘭部落的奧運故事(上)
圖/Max
文/林和君
最近是全世界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盛事,大家幾乎都在討論與奧運相關的話題。昂蓋在電視上也注意到,參加奧運比賽的中華代表團,裡頭有許多原住民選手。
「你知道嗎?那位舉重金牌的達娜(Tana)1,是我朋友家的小孩喔!真是太了不起了……」馬耀爸爸這幾天一直開心的說著。
「瑪罵,」昂蓋問馬耀爸爸:「這次的東京奧運,我看到好多原住民選手喔!像是男子柔道銀牌、女子舉重第四名,還有台灣跑最快的男生……新聞說他們都是原住民,大家都說我們原住民在運動方面很厲害。」
「所以,我以後在體育比賽也會很厲害嗎?可是,為什麼我在班上賽跑時,常常跑得很後面呢?」昂蓋歪著頭,不懂自己明明是「原住民」,卻不像大家說的那樣擅長跑步和運動。
「沒錯,柔道選手楊勇緯是排灣族,女子舉重第四名的方莞靈是鄒族,台灣跑最快的楊俊瀚是阿美族,其他還有好幾位也是原住民選手2,不過……」馬耀爸爸看著昂蓋說:「瑪罵先告訴你,達娜姐姐他們部落的故事吧!」
「其實,達娜姐姐的家鄉馬蘭部落,跟奧運蠻有關係的喔!馬蘭部落在達娜姐姐拿下奧運舉重金牌之前,就有一位被大家稱為『亞洲鐵人』的楊傳廣,參加一九六 年羅馬奧運獲得十項全能銀牌,也是台灣的第一面奧運獎牌呢!」
「而馬蘭部落以前,還有一位郭英男阿公,他唱過的阿美族古調〈老人飲酒歌〉,被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擷取,成為那一年奧運的宣傳歌曲喔!」
「馬蘭部落好厲害喔!瑪罵,馬蘭部落在哪裡啊?」昂蓋很興奮地問。
「馬蘭部落的傳統名字叫做法蘭告(Falangaw),就位在今天的台東市中心,也是阿美族歷史上強大的部落之一。」
「台東這裡的阿美族,以前本來也接受卑南王的管轄 3。後來,阿美族誕生一位偉大的頭目,谷拉斯‧馬亨亨(Kulas Mahengheng),以他的膽識和才幹,創立了今天的馬蘭部落,成為卑南王時代以後的英雄人物。」
「谷拉斯是他的本名,而『馬亨亨』的意思是身材壯碩高大,聲音又宏亮,像是打雷一樣轟轟作響,所以大家用馬亨亨來稱呼他……」(待續)
註:
*1 東奧女子舉重五十九公斤級金牌得主郭婞淳的阿美族傳統名字。
*2 其他的原住民選手,還有女子跆拳道的蘇柏亞(阿美族)、女子柔道的林真豪(阿美族)、女子拳擊的陳念琴(阿美族與布農族)、女子一百公尺競速的謝喜恩(阿美族)、男子四百公尺跨欄的陳傑(阿美族)、女子舉重的江念欣(布農族)、男子舉重的高展宏(布農族)、女子射箭的林佳恩(泰雅族),以及男子公路自由車的馮俊凱(泰雅族)。
*3 十六世紀末,卑南族南王部落首領加六賽(Kerasay)聯合轄下七十二個部落庄社,協助清朝平定林爽文之亂,由兒子比那賴(Pinadray)接受清朝乾隆皇帝冊封官職,人稱卑南王。而據宋龍生老師的研究,卑南王的興盛時期大約維持至一八六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