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鶴寶寶 依偎媽頸上撒嬌

 |2021.07.29
2021觀看次
字級
加拿大鵝。圖╱取自奧杜邦官網
紅翅黑鸝和睡蓮。圖/取自奧杜邦官網
沙丘鶴。圖╱取自奧杜邦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提倡自然保育、展現鳥類生態之美的「二○二一年奧杜邦攝影獎」(2021 Audubon Photography Awards)日前揭曉,來自美國五十個州、華盛頓特區和加拿大十個省的參賽者參加比賽,展示北美鳥類攝影的最佳作品,在近二千五百幅參賽作品中,業餘攝影師弗雷澤(Carolina Fraser)憑藉〈洗沙浴的走鵑〉作品獲得年度大獎。

弗雷澤的照片中,一隻走鵑在太陽的背光下洗沙浴。他說,在一個炎夏日落之前,為了拍攝這隻走鵑,他用手肘爬過碎石路,手動調整白平衡,直到捕捉到這隻沐浴在金色陽光下的鳥。

此外,尤里(Robin Ulery)所拍攝〈沙丘鶴〉得到業餘獎獲勝者,她三年來一直在家附近觀察一對沙丘鶴,在今年春天,尤里拿起相機划船出去查看牠們,驚見兩隻雛鳥終於孵化了。然而,狂風使得拍攝具有挑戰性。尤里不得不提高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來補償。在這樣的條件下捕捉到這千載難逢的一幕。

獲得鳥類植物獎的唐納德(Shirley Donald),則是在睡蓮之間划船時,看到雌性紅翅黑鸝從睡蓮跳到另一朵睡蓮,從黃色和白色的花朵中取出昆蟲餵食雛鳥。拿下青年榮譽獎的朗斯坦(Josiah Launstein),則記錄下加拿大鵝在捍衛自己的領域時,從水裡跳出來抵禦入侵者。

其他亮點包括首次設立的雌鳥獎。由於羽毛低調,雌性鳥類在鳥類攝影和保護中經常被忽視。Elizabeth Yicheng Shen拍攝雌性北鷂張開翅膀的照片,證明雌性鳥類即使沒有五顏六色的羽毛也能如此雄偉。

2╱3北美鳥類  受到滅絕威脅

對每一幅得獎作品,奧杜邦協會都詳細介紹攝影者鏡頭背後的故事,以及被拍攝對象的鳥類知識,讓讀者在欣賞影像之餘,更能了解這些鳥類的習性以藉機教育民眾。

由於這些照片使人們對鳥類的美麗著迷,根據奧杜邦二○一九年氣候科學報告,三分之二的北美鳥類受到氣候變化滅絕的威脅,其中包括這些獲獎作品所拍攝和奧杜邦協會(The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前一百名收藏中的物種。

奧杜邦學會是非營利性民間環保組織,以美國著名畫家、博物學家奧杜邦來命名,致力於野生動物和環境保護,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團體之一。奧杜邦的國際聯盟計畫(IAP)匯集整個西半球的人們,共同致力於在重要鳥類區(IBA)實施保護解決方案。

奧杜邦並經營一所自然中心,致力於推廣鳥類保護區和其他自然區域,希望幫助建立人與自然之間的終身聯繫,為年輕和多元化社區的保護培養管理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