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銘
以前戴口罩的人,往往會被認為是生病的人或是壞人,像多年前搶劫銀行名噪一時的李師科,就被稱為「口罩大盜」。但現在,沒有戴口罩的才是壞人,代表他無法保護自己也無法保護他人,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行為。簡而言之,「以前戴口罩的住往是壞人,現在不戴口罩的才是壞人。」
以前有一句話說「要活就要動」,現在卻變成了「要活就不要動」。以前宅在家裡耍廢,被認為是一種不事生產、消極頹廢的作為;然而,現在卻有「在家耍廢救台灣」的號召。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於新冠疫情改變了大家的思惟,改變了大家的生活,這也說明了,人類只有在面臨生死交關時,才不得不改變。
我曾經有十年的時間,困坐家中,由於自己是坐在輪椅上的重度障礙者,找不到工作,因此,就一直這樣宅在家中。每天例行的事情,就是吃飯、看電視、睡覺,周而復始。慢慢地,我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厭倦,甚至感覺痛苦,於是開始有了想改變的念頭。
「我是不是永遠都只能以家為原點,我是否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當這樣的想法愈來愈強烈時,行動終於發酵了,人生開始有了改變。
我形容這十年,是從「坐家」到「作家」,待在家裡的這十年,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坐家」。而當我走出了家門,還真的成了文字創作的「作家」,目前已有七本著作;除此之外,我還成為了廣播節目主持人,現今已有近三十年的資歷,並且榮獲金鐘獎的殊榮;接下來,我又成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為身心障礙朋友打造了一個「圓夢心舞台」的節目;還有演講和活動主持的邀約,這些都實實在在地成就了自己的斜槓人生。
於是,我寫下了這一句話:「走得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走不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若說,我為自己的人生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這所有的所有都是拜「改變」所賜。
改變,對許多人是痛苦的,所以不願意改變,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既有的模式。與其說人是感情的動物,毋寧說是習慣的動物;只有當痛苦達到了一種難以忍受的程度,人們才會試圖改變。
但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過向前邁進的那一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改變之後的世界是多采多姿的,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因為,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