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從無聊時光激發創意

 |2021.07.25
2117觀看次
字級
無聊是思緒漫遊的途徑,能幫助大腦創造出新連結。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法國小說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經在《悲慘世界》寫道:「比苦難的地獄更可怕的是無聊的地獄。」在現代社會裡,仍算是至理名言。有些人總是想方設法打發各種無聊時光,有的拿起手機玩一下遊戲,有時滑一下社群媒體。

無聊會讓人感到不安,這不出人意料,單看整個社會的忙碌程度就知道。愈是富有的人,工作時間往往愈長,忙碌幾乎成為身分的象徵和聲望的標誌。然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無聊和空虛,一提到無聊,人們往往會連想到精神委靡、胸無大志,以此而論,無聊似乎沒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可言。但這可能誤解了無聊,有研究指出,人們如果不偶爾陷入無聊狀態,反而可能失去一些重要的東西。

放空的創造力

有一些研究案例顯示,一流的創意多數是在放空狀態構思出來的,例如上下班的路上,洗澡的時候,或是長途行走的途中。事實上,無聊或許正是最有創造力的時候。

BBC報導,在賓州大學的一項研究,心理學家凱倫‧賈斯伯(Karen Gasper)和布里安娜‧米多伍德(Brianna Middlewood)發現,有些處於無聊狀態的參與者在創造力測試中的表現,優於那些身心狀態亢奮的人。因此,最乏味的時候其實隱藏著出人意料的創造力。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的心理學家桑迪‧曼恩(Sandi Mann)和麗貝卡‧卡德曼(Rebekah Cadman)在一系列實驗發現,填滿所有時間只會有害無利,無論是不時查看電子郵件、更新推特,或者不斷摸口袋看是否有來電震動都一樣,思緒漫遊才是創造力和生產力的關鍵。

曼恩設計一項實驗,他先讓一群參與者做最無聊的事。在進行創造力測驗之前,受試者先進行20分鐘毫無意義的工作,例如,抄寫電話簿裡的電話。然後,再請他們想像兩個紙杯,就是飲水機旁邊擺放的那種紙杯,並發揮創造力想像杯子各種可能的功能。參與者便開始為這兩個杯子,發想各種有創意的用途。

在接下來的實驗,曼恩增加無聊的程度,例如:大聲念出電話簿裡的號碼。雖然有人喜歡這項任務,但多數的參與者都覺得,念電話號碼超級乏味、令人厭煩。結果完全符合曼恩原定的假設,有些受試者對紙杯的功能出現更多創意構想,包括耳環、打電話、變成樂器等。這一組參與者的思惟,完全超脫杯子就是容器的既定概念。透過這些實驗,曼恩證實了他的觀點:放空,是大腦預設模式的開關。


思緒漫遊白日夢

無聊為什麼會引發想像力?曼恩解釋,當我們做白日夢時,就會觸及潛意識,不會因為要把東西整理得整整齊齊而受到限制,我們的潛意識變得自由多了。而當我們感到無趣時,會搜尋周遭更強烈的刺激點,這可能是因為人們透過思緒漫遊、大腦神遊時來尋找刺激,所以激發了創造力。一旦開始做白日夢,就能超脫意識並進入潛意識,在這過程中導致大腦出現新的連結,於是產生無限的創意。

無聊是思緒漫遊的途徑,能幫助大腦創造出新連結,從規畫日常生活的瑣事,到全球化議題都可能出現突破性的思惟,困難也能迎刃而解。而關於白日夢的神經科學研究,是10年內的事,借助現代大腦影像科技的協助,幫助人們更清楚了解在專心做某件事或無所事事時,大腦的活動狀況。例如,當人們專注做某件事時,如抄寫電話簿,使用的是「執行注意力網絡」,也就是大腦中抑制注意力的部分。如同神經科學家馬庫斯‧賴希勒(Marcus Raichle)所說,注意力網絡讓我們能直接理解周遭的世界,也就是當下。

賴希勒研究指出,當人們思緒漫遊時,便啟動大腦中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DMN)的部分。預設模式一詞是賴希勒提出,用來描述大腦處於「休息」的狀態;是指不需要專注於任何事的狀態。也就是說,放空時人的腦部活動並未停止,這和一般人的認知完全相反。這領域還有許多未知有待發掘,但確定的是,預設模式並非大腦完全不活動。

神經科學界權威強納森‧斯摩伍德(Jonathan Smallwood)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fMRI)來證實他的假設。他讓受試者躺在掃描機器上,並觀察他們盯著一張圖片什麼也不做時,腦神經出現哪些變化。結果顯示,人們在預設模式使用的精力,居然是大腦專心思考的95%。雖然大腦處於漫不經心的狀態,但依舊處理大量的工作。因此,他認為放空的重要意義,是人類異於其他生物的關鍵,並關涉從創造力到規畫未來等重要能力,這正是人類做白日夢的重要特質。

片刻靈光乍現

艾米‧弗雷斯(Amy Fries)在《工作中的白日夢:喚醒你的創造力》(Daydreams at Work:Wake Up Your Creative Powers)書中指出,透過白日夢獲取的知識、記憶、經驗和想像力,正是我們在最不抱希望的時候獲得的珍貴靈光乍現。

從核磁共振對大腦進行的掃描研究顯示,與專心思考相比,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大腦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繫會加強。弗雷斯說,人們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將不相關的想法聯繫起來的,甚至可以想像出非真實存在於自身知識或經歷的事情和感受。弗雷斯建議,做白日夢時不要過於關注個人想法,而是應該多關注你希望克服的挑戰。

當生活中所有時間被填滿了只會有害無利,無聊並不可怕,但我們也應該明白,並非所有的無聊都有用,經常處在無聊狀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浪費生命,或是因為無聊而造成渴求高脂、高糖的食物,藉此尋求刺激。他建議採取一些行動,讓無聊與創造力連結,例如走路就是一種激發白日夢創造力的好辦法,但千萬別在走路的時候帶著耳機。

如果一整天忙得天昏暗地,過得充實無比,就不會有時間停下來檢視自己的能力、態度與特質。唯在有無聊的餘裕時,才有機會激發內在潛能。因此,近年來的研究大多認為,思緒漫遊將可能成為創造力的關鍵,或許下次當你擁抱無聊的時候,它可能會為你帶來期待已久的靈光乍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