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小松鼠 來了又去 文/默泥 |2021.07.25 語音朗讀 28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幼鼠探頭探腦,對外界充滿好奇。圖/菩提小指小松鼠只給法師摸,對陌生人十分防備。圖/菩提小指兩個小朋友對萬事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圖/菩提小指為野放預做準備,先拉條粗纜繩訓練攀爬。圖/菩提小指牠們出生於南台灣,出生日期推算大約是今年元旦前後,正是天寒地凍之際,松鼠媽媽產下一雄一雌幼鼠後,可能正好離開去覓食,竟然被不明人士拆除了牠們的窩,兩隻尚未開眼的幼鼠,便硬生生地曝露在冰冷的地面上。圖/菩提小指為野放預做準備,先拉條粗纜繩訓練攀爬。圖/菩提小指大快朵頣法師為牠們精心準備的水果及南瓜子。圖/菩提小指 文/默泥 牠們出生於南台灣,出生日期推算大約是今年元旦前後,正是天寒地凍之際,松鼠媽媽產下一雄一雌幼鼠後,可能正好離開去覓食,竟然被不明人士拆除了牠們的窩,兩隻尚未開眼的幼鼠,便硬生生地曝露在冰冷的地面上。松鼠媽媽覓食回來,見況束手無策,只得再去樹林裡尋找築窩的材料,試著重建家園。幾次回來探望幼鼠,都只能在一旁焦急躊躇徘徊,終於附近寺裡的善心師父伸出援手,幫忙把兩隻幼鼠帶回,並為牠們取名「雲集」、「雲地」,每天用針筒餵奶,堪堪保住了兩條小生命。代替母鼠餵哺助排便剛出生的幼鼠,還沒開眼時,是不會自己大小便的,善心師父只好代替母鼠,用衛生紙來回輕輕擦拭牠們的屁股,刺激其排便、排尿。直到2月初,雄鼠「雲地」張開眼睛,緊接著,雌鼠「雲集」也睜開眼睛。映入牠們眼簾的,不是松鼠媽媽,而是一襲黃長衫的出家人,但似乎很自然的,幼鼠就把師父當成親人了,也接受師父餵食及幫助練習排便。直到3月初,牠們終於自己會便便了。睡在師父搖籃口袋裡過年期間,善心師父忙著招呼到訪的信眾,兩隻幼鼠,一直待在師父的口袋裡,隨著師父的走動搖晃著,暖呼呼的好像在活動搖籃裡,睡得很香甜。 松鼠3個月大時,開始學著吃青菜、水果,可當時因牙齒還沒長全,都是先舔好久,才慢慢啃嚼,並且會開心發出享用美食的聲音。漸漸的,幼鼠也從只能臥趴,學會坐著,但眼睛隨時盯緊師父的一舉一動,只要一看機不可失,便爬上師父身上撒嬌,讓師父備覺窩心。換手照顧也計畫野放雖然如此,松鼠的天性畢竟是好動的,臨時的籠子場地,已不敷牠們使用,但考量到松鼠如此幼小,加上沒有松鼠媽媽親自調教各種求生本能,野放山林恐怕無法生存,便決定另覓地點,照顧牠們長大後再野放。本小寺的師父聞此訊息,義不容辭地專程驅車南下,把松鼠接回來照顧,並為牠們打造另一個高大寬廣的大籠子。從此,「雲集」、「雲地」就在小寺裡掛單,大家也暱稱牠們為「那兩個小朋友」。 對外在世界充滿好奇安安分分在大籠子生活的2個月間,松鼠的爪子愈來愈銳利,法師們不得不戴著手套和牠們接觸,避免不經意在手上留下抓痕。5月初,每當餵食時,松鼠常趁機把頭和前腳鑽出籠子,顯見牠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迫不及待想去探險。考量時機成熟,決定讓牠們自由進出籠子,只是當初為了照顧方便,忘了大籠子放置在3樓陽台,松鼠會有墜落的危險,加上誤判松鼠應不會犯險爬高或亂跑亂跳,結果雌鼠「雲集」竟從3樓陽台摔落2樓陽台,受到驚嚇後在地上呆滯了10分鐘,才恢復正常。從摔落呆滯到不見影雄松鼠「雲地」也掉落地面2次,第1次摔壞了左前腳,獸醫建議,不能讓牠跑動太多,只好把牠關禁閉,待在籠子裡2星期。左前腳尚未完全復原,20天後,又再次掉落地面,把右前腳也摔傷了。獸醫說:「幸好都沒傷到骨頭,靜養一陣子,牠會自動恢復的。」這兩個「小朋友」,行動愈來愈敏捷,尤其放出籠子後,除非牠們願意停住,人才能觸摸到牠們,否則就像兩隻脫韁野馬,完全失控,在3樓沿著牆壁、欄杆,整天跑上跑下、靈活跳躍,不見鼠影。藉粗纜進行攀爬特訓 松鼠真正成長完全,大約需要1年。但畢竟牠們是野生動物,把牠視為寵物餵養,反而會障礙牠們的本能。最後,決定打開小門,讓牠們自由進出,不斷叮嚀牠們「自己要多加小心,注意安全,不要衝動亂跑亂跳。」不論牠們是否聽懂,法師們還是不斷重複叮嚀,希望護生行動有始有終。 寺裡更有志一同想著「該如何幫助牠們,順利回歸大自然」,幾經思考,終於想出用粗纜繩,從3樓陽台欄杆,連結到屋外2層樓高的肖楠樹幹,為牠們搭建兩處繩橋,方便牠們練習爬上爬下,並在地面上放置牠們最愛的核桃仁,果然,雖沒有松鼠媽媽教導,小松鼠還是出於本能的沿著纜繩下到地面。擔心失去對人類警覺 但反過來練習往上爬時,松鼠兄妹卻露出膽怯,不得辦法,只得讓牠們跳上師父們的肩膀,帶著牠們坐電梯上樓。也罷,成長不急於一時,且讓牠們慢慢練習吧。 師父們也發現,自從放出籠子後,兩個「小朋友」自由自在到處闖盪,原本銳利的爪子,被磨得很圓潤,再也不用擔心會被抓傷了。但另一方面,師父們卻不免憂心,「小朋友」和法師如此親密,常常在法師的長衫上轉圈圈,舔著法師們的脖子、耳朵,對人沒有警覺,會不會失去危機意識……為獨立生活預做準備但後來法師們發現,牠們只有親近出家師父,一般在家居士靠近,牠們自然而然一直往後退,或跳躍到高處。而且,松鼠似乎開始為獨居生活預做準備了。尤其是雌鼠「雲集」,已經物色好一棵五葉松,在樹上賣力築窩,像一個工作狂般,不停歇地上上下下厚植窩巢,直到精疲力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攀爬繩索回到3樓陽台籠子裡喝水進食。看牠飽餐後累趴了的樣子,真是讓人又憐又愛。見到兩個小朋友,白天在一棵棵樹上穿梭,偶爾才回來籠子裡吃吃為牠們預留的南瓜子、蘋果等食物,逗留在籠子裡1、2個小時,午後再出去遊逛,而且對周遭環境愈來愈熟悉,足跡愈來愈遠,回來逗留在籠子裡進食及休息的時間愈來愈短……回歸自然前殷殷告別 6月初,雄鼠「雲地」多天沒有再回來,看來牠已經完全能在野外獨立生活了,雖然擔心牠是否遭遇老鷹或野貓偷襲,但還是祝福牠回到大自然懷抱,一切安好。6月底某天傍晚,雌鼠「雲集」回籠進食,卻很不尋常的一直遊走在法師們的肩膀上,不停地說話,久久不肯離去。如此駐足半個多小時,才又下繩索回到五葉松上的窩裡。從此,「雲集」便再也沒有回來。回想當天的情景,「雲集」似乎在告別,遺憾的是我們聽不懂松鼠語言。也只能祝福牠,暢遊叢林,一切平安!松鼠因緣的感思感謝「雲集」、「雲地」兩隻松鼠和我們共住近4個月,帶給我們很多的歡笑與樂趣,從牠們身上,印證了「一切眾生皆有靈性」,每一個生命體都應受到尊重與愛護。不論是松鼠或其他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有權利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上,牠們也是地球上的一分子,保護牠們、幫助牠們,亦即落實星雲大師倡導的「生權」。大師說:「當人權有了,進一步要注重生權。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現代人類殘殺生靈,不尊重生命,其實也如上古時代的暴君一樣,世道仍然是不公的啊!」和兩隻松鼠聚會一場,雖然因緣十分短暫,卻是一堂真實的生命教育課程,很榮幸能夠陪伴牠們成長,參與牠們生命里程重要的4個月,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前一篇文章 綠蠵龜 清除海草減少疫病 下一篇文章 【宜蘭群鳥聚】暗光鳥 熬夜熬出紅眼症?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