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一名六十九歲男子日前健檢時,發現胃壁上有一顆約一公分的突起病灶,經診斷為神經內分泌瘤。所幸檢查細胞分化良好且無轉移跡象,長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松茂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將腫瘤完整切除。
蔡松茂說,神經內分泌瘤是較少見的腫瘤,據統計,每十萬人中有一點五一人罹患,好發於平均年齡為五十七點九歲的男性。好發部位為直腸、肺部、胃、胰臟及大腸,又稱為類癌,主因在於它在細胞型態上無法判斷是良性或惡性,一般會潛伏多年才成形,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即是病逝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瘤。
神經內分泌瘤分為有症狀的「功能性腫瘤」和無症狀的「非功能性腫瘤」兩種,患者屬於後者。功能性神經內分泌瘤常見十大症狀為皮膚炎、慢性腹瀉、氣喘、反覆消化性潰瘍、咳嗽、盜汗、臉潮紅、發熱、低血糖、心悸。因症狀無特異性,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蔡松茂提醒,有近百分之六十的病患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惡化的傾向,建議定期成人健檢時加做胃鏡、大腸鏡及腹部超音波,如果發現久治不癒的十大症狀,要即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