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市一名三歲女童每天必須推著呼吸器及氧氣鋼瓶生活,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表示,女童因先天性基因異常造成呼吸窘迫,只能等換肺才能正常呼吸,但由於年紀太小換肺困難,要熬到青春期,才能有換肺的機會。
林鴻志表示,女童一出生就因為呼吸困難住進加護病房,肺部一直沒能完全撐開而插管治療,拔管失敗後,剛滿月就轉診到兒童醫院來,住院七天雖嘗試拔管成功,但仍無法脫離呼吸器。
由於女童與一般新生兒的呼吸窘迫症不同,林鴻志說,經採用「二代基因定序檢查」發現是因為罕見的先天基因異常「先天表面張力素蛋白質」的製造缺乏,造成呼吸困難,只能用藥物幫忙,必須二十四小時佩戴居家型的經鼻式正壓呼吸器幫助呼吸,由於呼吸困難導致身體瘦弱,體重不到十公斤,每一天女童都必須和二十公斤的呼吸器和氧氣鋼瓶共存。
像女童的情形,林鴻志說,家長在照顧上只能小心謹慎貼身跟隨,例如鼻下人中必須貼人工皮以減少長期佩戴呼吸器磨破皮膚;有時多吃一點東西或是撞到呼吸器而哭鬧時,就會面臨呼吸困難的緊張情況,甚至有幾次女童因為感染併發肺炎差點病危,幸賴醫療團隊悉心照顧才將她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