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赤壁2長卷 故宮南院爭輝

江俊亮 |2021.07.15
1484觀看次
字級
文徵明〈倣趙伯驌後赤壁圖〉(局部)。圖/記者江俊亮
丁觀鵬〈摹顧愷之洛神圖〉(局部)。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故宮南院因疫情「微解封」恢復開館,十三日同步推出全新的「翰墨空間」古今書畫展,包括兩幅長卷敘事畫〈洛神圖〉與〈赤壁圖〉。南院指出,這兩幅連環式長卷,猶如電影運鏡般,完整呈現故事情節,值得細細品味。

故宮南院指出,全新檔期的「翰墨空間」展出古今書畫精品,特選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北宋四大家」的墨寶精品,北宋四大家除了在文壇各擅勝場,用筆用墨各有可觀;而「敘事畫」更是這檔展覽的亮點之一。

丁觀鵬採西方技法 畫面立體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鄭淑方表示,「敘事畫」是一種視覺紀錄,把事件發生經過,以圖像描繪下來,因此又稱為「故事畫」;為了表達故事的時間性,畫家通常經由長卷的展開,呈現連環式構圖。鄭淑方指出,這次展出的〈洛神圖〉及〈赤壁圖〉兩幅長卷,都是中國美術史上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敘事畫」。其中,清宮畫家丁觀鵬的〈摹顧愷之洛神圖〉,與其他傳世版本最大的不同,在於融入西方繪畫技法。

她說,明清之際,隨著西洋傳教士東來,歐洲藝術也傳入中國,清宮成為中西交流的介面。丁觀鵬與胞弟丁觀鶴都是清宮畫家,受到西洋傳教士郎世寧(義大利籍清宮畫家)的影響,作品呈現「中西合璧」特色。〈洛神圖〉源自三國詩人曹植名篇〈洛神賦〉,曹植形容洛神的外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令人神往。東晉畫家顧愷之以〈洛神賦〉為題材創作〈洛神圖〉;丁觀鵬臨摹顧愷之的畫作,採用西洋光影法,讓畫面更具立體感。

鄭淑方表示,另一幅經典長卷〈赤壁圖〉,是以北宋蘇東坡的〈赤壁賦〉為文本。蘇東坡貶謫黃州時期,二度與友人泛舟赤壁,分別寫下〈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這次展出文徵明的〈倣趙伯驌後赤壁圖〉,表現〈後赤壁賦〉的淺青綠山水畫,畫卷中的山石堆疊緊湊而富變化,為文徵明七十九歲之作。

文徵明繪蘇軾心境 畫中有禪 

文徵明的〈赤壁圖〉,畫卷構圖依〈後赤壁賦〉的情節發展,描繪蘇東坡與友人再遊赤壁時,獨自踩著險峻的山岩,撥開亂草,拉住樹枝,攀上懸崖的過程。此時大風颳起,波滔洶湧,令他感到畏懼憂傷。

當蘇東坡對人生有通透的了悟後,他明白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順其自然,如舟行於水上,於是回到船上,與友人把船划到江心,任憑它隨波漂流。此時,有一隻鶴,當空飛過小船。當晚蘇東坡夢見一名道士,身穿羽衣,向他微笑,象徵蘇東坡「尋道之旅」的開始。鄭淑方指出,〈後赤壁賦〉禪機深邃,已然褪去世俗的羈絆,箇中禪機,留待觀眾品味。

除了古人書畫精品,這次也展出與雲嘉地區有關的當代水墨精品,期冀產生在地連結。其一是嘉義出身的畫家林玉山〈松鷹圖〉;其二是嘉義著名地標阿里山〈對高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