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盈君
早上轉傳端午節貼圖,問朋友吃粽子沒,傳個照片讓我垂涎三尺。
有位朋友說昨天就開車到附近的城鎮買了客家粽吃,那個地方她也載我去過,不過那時我心裡有沉鬱,無法給她歡樂。然而她是位善於獨處的人,曾說寂寞一定有,寂寞的時候她就開車遠遊,車裡聽歌,久了,寂寞也就隨風飄散,一圈回來,心情大好,能繼續工作,我記得她也喜歡開車到遠方某間餐廳獨自進食,她很享受工作完畢後寧靜的用餐片刻。
有一陣子我困在一句話裡,她開導我,誰不是都活在自己的世界。我曾經看她上課,活動安排緊湊,銜接無縫,整堂課隨時提醒學生該當注意的事項,讓學生暢所欲言而她又及時投遞問題,並在白板記下優勝劣敗。她穿著高雅,飄逸的群裾,白底小碎花的上衣,春天在她身上結藤開花,有果實的香氣婉約成熟,那分自信的美麗讓我多想化身蜂蝶醉飲之。
她回覆我感謝問候,願我佳節愉快。
另一位朋友則前往婆家,婆家節儉,所以她每每回去都得自備食物,青菜、餅乾、泡麵等,否則吃不飽。有回暑假我與她短暫見面,知道她等會要去,於是先幫她買好兩種口味的麵包做她的消夜,一甜一鹹讓她心安適,還有聽她偶爾的牢騷。
然而即使牢騷,她還是在每個周末住了下來,還是陪婆家的人看自己不愛看的電視節目,並且進廚房當幫手。她對先生抱怨過嗎?沒有,因為她聰明地不在對方面前訴苦他的家人,她的出口向我、向她的親姊姊,也從不向生養她的父母。我覺得她是我的女神,一身皆是智慧,即使強勢,卻帶柔韌。
我可能無法,笨鳥飛不起,所以當時不懂得。但命運降落在每個人的手中,那棋子便各有不同,而我總是愈來愈相信命運了,不僅朱敦儒有言:「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今日在You TubeE頻道也聽某作家談起;只是他自言六十五歲懂得此理,而我近來已然深信,也許靈魂蒼灰了些,世事慢慢澄澈,自己明白就好,明白了也就把所有都坦然承接。
至於我那朋友,後來將醃製的青梅照片傳了張給我,還是她先生正做著的,她說她也可以教我。我想起前不久另一位朋友傳來醃製梅酒的照片,說秋季來品,我現在想像那罐梅酒獨自醞釀、甘於安穩的靜默,就挺期待月圓時節有紅泥小火爐之約。然而正逢大疫,願自己也能像梅酒一般獨自緩緩熟成,就像昨晚捧讀的書籍,說詞人心思細膩,敏感於生活的離合契闊,雖然情調有時偏於傷感,但總能從中昇華成生命中的曠達,作者說那是種境界,我猜測約莫是梅酒般的韻味了,願我亦如是。
至於如何回覆朋友問我是否吃過粽子了?或者母親傳來:買顆粽子應節吃吧。我都答以:今年因疫情沒能吃到粽子,但沒關係,願中秋來時月餅多吃一顆;況且家鄉附近有家粽子店是經營數十年的,是名產啊,每回經過香氣陣陣撲鼻,返家,定要買數顆細細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