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花瓶拼黏觀音 陳三火隨緣創作

江俊亮 |2021.07.08
2273觀看次
字級
陳三火的剪黏作品〈八家將〉。圖/陳三火提供
陳三火創作時,會將腦袋放空、讓心無罣礙,他認為這樣作品才會有靈氣。 圖/陳三火提供
陳三火的剪黏作品〈觀世音〉。圖/陳三火提供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剪黏,是一種隨緣創作」,藝師陳三火拿著「槓槌仔」把瓷瓶敲碎,再拿著鐵鉗剪修破片,把碎瓷一片片鑲嵌到灰泥裡,作品巧奪天工,如蛹化生。他說:「陶瓷敲碎後,會裂成什麼形狀,無法掌握,所以隨緣。」

去年獲文化部登錄為「人間國寶」的陳三火,人稱「火獅」,曾獲「南瀛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獎項。陳三火在家排行老三,父親從事寺廟彩繪工作,由於父親認為他命格中缺火,於是為他取名「三火」。

落實環保 廢棄物再利用

陳三火的剪黏技藝,都是胞兄李世逸所教。他說,早年台灣生活艱困,於是父親安排每個兒子學習不同技藝, 以分散風險,大哥學剪黏、二哥學泥藝,他則學木雕,在他初中畢業前夕,父親已為陳三火找到木雕師父,師徒兩人已經見過面;不料,有一天,他到父兄工作的寺廟工地「探班」,看到大哥的師父正在做剪黏,竟看得入神,於是初中畢業後,就跟著大他九歲的胞兄李世逸學習。

陳三火說,剪黏又稱「剪花」、「嵌瓷」,是發源自中國大陸南方的一種瓷片拼貼鑲嵌藝術,作法是先將瓷片「剪」裁成形,再「黏」於灰泥表面,藝師要有繪畫、造型與雕塑的底子;在日治時代,唐山師傅來台灣施作剪黏,通常會以瓷碟碗盤為材料,有些藝師也會撿拾廢棄的破碗、碎瓶來施作,可謂廢棄物再利用的最佳寫照。

二○○四年,陳三火在台中豐原慈濟宮工作,看到水池旁有廟方棄置的碎花瓶,於是隨手撿起,利用碎花瓶拼黏出一尊達摩像,從此開啟了獨特、創意、環保的「隨緣技法」剪黏藝術。由於台灣的剪黏藝師不多,加上很少人將剪黏昇華為純藝術創作,因此胞兄李世逸往生後,讓他萌生「由匠轉藝」的念頭。

心無罣礙 屋頂上藝術家

他認為,唯有腦中放空,心無罣礙,隨緣創作,作品才會有「靈氣」。陳三火說,他自創的「隨緣」技法,是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但也因為太隨緣了,有時未細究掌故,曾因此而鬧出笑話;他說,自己曾創作一尊「七爺」,但未細究七爺手上拿的刑具,有一天,媽祖廟的乩童突然跑到家裡來:「七爺說這尊做錯了,應該拿手銬才對!」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陳三火說,古人有惜福愛物的美德,剪黏藝師更利用廢棄瓷器、花瓶、破壺、爛瓦來創作,隨緣惜福、落實環保,他走出寺廟,從事隨緣創作,除了是一種使命,也希望見證剪黏的歷史與轉變,讓剪黏藝術能繼續傳承。

剪黏創作迄今超過半世紀,陳三火在全台施作的廟宇超過百家,甚至有「屋頂上的藝術家」之譽,街坊鄰居都說他是「寶」,但他仍謙稱:「我只是草,不是寶」。對於獲認證「人間國寶」,陳三火說:「若我有些許成就,都要感念已故胞兄,帶我走進剪黏殿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