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的台中澄清醫院住院醫師曾依晴,因新冠疫情返回台灣,自動請纓前進防疫第一線,完成逾2000人篩檢,進入重症專責病房工作後,以畫筆記錄醫護團隊的苦戰疫情的辛苦。她說,學醫沒學過繪畫,突然間想到用畫筆來記錄她心中的感動,當然不可能在病房裡作畫,偶爾利用手機拍下,有空時再轉為手繪,每一個筆觸都是由內心激發出來的,雖然自己不是專業畫家,但每一張畫作都是油然而生,或許只是一個個醫護的背影,卻是最勇敢和最熱情的畫面,以澎湃的情緒轉化為大家能夠一起共感的作品,想說的能做的,千言萬語盡在自己的畫作裡。當台灣需要我們的時候,她最想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和你們,一起努力。」圖/澄清醫院提供
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的台中澄清醫院住院醫師曾依晴,因新冠疫情返回台灣,自動請纓前進防疫第一線,完成逾2000人篩檢,進入重症專責病房工作後,以畫筆記錄醫護團隊的苦戰疫情的辛苦。她說,學醫沒學過繪畫,突然間想到用畫筆來記錄她心中的感動,當然不可能在病房裡作畫,偶爾利用手機拍下,有空時再轉為手繪,每一個筆觸都是由內心激發出來的,雖然自己不是專業畫家,但每一張畫作都是油然而生,或許只是一個個醫護的背影,卻是最勇敢和最熱情的畫面,以澎湃的情緒轉化為大家能夠一起共感的作品,想說的能做的,千言萬語盡在自己的畫作裡。當台灣需要我們的時候,她最想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和你們,一起努力。」圖/澄清醫院提供
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的台中澄清醫院住院醫師曾依晴,因新冠疫情返回台灣,自動請纓前進防疫第一線,完成逾2000人篩檢,進入重症專責病房工作後,以畫筆記錄醫護團隊的苦戰疫情的辛苦。她說,學醫沒學過繪畫,突然間想到用畫筆來記錄她心中的感動,當然不可能在病房裡作畫,偶爾利用手機拍下,有空時再轉為手繪,每一個筆觸都是由內心激發出來的,雖然自己不是專業畫家,但每一張畫作都是油然而生,或許只是一個個醫護的背影,卻是最勇敢和最熱情的畫面,以澎湃的情緒轉化為大家能夠一起共感的作品,想說的能做的,千言萬語盡在自己的畫作裡。當台灣需要我們的時候,她最想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和你們,一起努力。」圖/澄清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