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然
一年容易又夏天,天氣一熱,大多數人的胃口難免變差,當然就得想盡辦法料理能促進食欲的餐飲。
記得童年時,雖然填飽肚皮是不成問題的,尚不至於吃了這頓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然而常常吃粥倒是真的。尤其在夏天時,家裡更是三天兩頭就熬粥當正餐。
以耕種為生的農家,從事粗重的農務需要體力以應付重度操勞,因此早、午餐都以不易餓的乾飯為主,但點心或晚餐就可以吃粥了!此外,因為粥的口味既多元又養生,而且都是用自家種的生鮮食材熬煮,根本就不用大老遠跑到街上採買,經濟、省時又省事。
那年代的家庭主婦都得自己煮飯、燒菜,熬煮粥品當然也沒問題。猶記得念小學時,媽媽常熬的粥有很多種,像地瓜粥、綠豆粥、芋頭粥及蘿蔔都很常見,而我最鍾愛的四季豆粥,又分為現採生鮮的四季豆及晒過的乾扁四季豆乾,不但美味又可口,營養價值也高。
無論哪一種粥,配上很是下飯的醬菜、豆腐乳,大人小孩都很能吃,往往呼嚕嚕地兩三碗就喝下肚,鍋子很快就見底了!因此,大人常戲稱孩童「吃飯吃到流汗,做事做到畏寒」( 形容好吃懶做),的確頗為貼切。
傍晚時分,大人將一大鍋粥抬到晒榖場上,孩子們則負責準備碗筷、桌子及板凳。舀粥時,阿公、阿嬤優先,長幼依序有禮,呈現一副歡樂祥和的氛圍。用餐時,嘴裡享用美味的粥,耳朵聽的是「義俠廖天丁傳奇」的廣播劇或歌仔戲,實乃一天中最美好的味覺及聽覺享受。
此情此景,如今想來,晚上作夢都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