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聯亞生技公布新冠疫苗UB-612第二期臨床期中報告,聯亞生技表示,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符合預期,且針對變種病毒,中和性抗體保持同一水平,6月底將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力拚在7月就能開打,同時也已經向印度申請執行三期臨床試驗,有信心取得國際認證。
聯亞生技營運長彭文君表示,此次聯亞所公布的UB-612數據,是屬於二期臨床期中分析,並非解盲,數據只有「安全性與耐受性」、「免疫生成性」兩種結果,沒有外界最關心的保護力多寡,「真正的二期試驗解盲,時間點會在11月。」
彭文君指出,UB-612的抗體效價,在施打第2劑後28天之血清陽轉率於成年施打疫苗組達95.65%,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施打疫苗組則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與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相近且符合預期,疫苗批次間的結果也符合EUA的標準。
「以二期的數據,換算出來的保護力應該在80%至90,表現還算不錯。」彭文君也表示,會將資料交由衛福部食藥署的專家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根據食藥署先前公布期程,順利的話最快也要到7月中才能獲得EUA。
28萬劑量產疫苗
已送至桃園存放
聯亞與高端5月底與政府簽署500萬劑預購合約後,日前已經將量產的28萬劑疫苗送至桃園物流中心存放,只要取得EUA,就能在台灣進行施打,有望緩解國內疫苗緊缺情形。
除了國內市場以外,彭文君表示,聯亞也規畫至印度進行規模約1.1萬人的三期臨床試驗,屆時就可以看出保護力數據,同時,聯亞還會整合包含美國母公司UBI與美國子公司Vaxxinity資源,取得台灣以外的EUA速度不會太慢,且在未來新冠疫情流感化後,疫苗量產速度很重要,UB-612就有易於量產的優勢,且聯亞接下來還要開發二價疫苗。
聯亞生技美國母公司UBI與美國子公司Vaxxinity,主要負責包含美國、印度、巴西等國的國際三期臨床試驗與海外市場,而日前Vaxxinity也與巴拉圭政府簽訂100萬劑的購買合約。
聯亞生技昨天公布UB-612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數字漂亮,但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卻看出端倪。
施信如表示,在不同實驗室檢驗,抗體效價難以比較,高端與聯亞均在中研院執行試驗,高端疫苗的抗體效價為662,與AZ疫苗的抗體效價差不多,但聯亞的抗體效價僅100多,不算高,「確實有些遺憾」。
不同實驗室檢驗
抗體效價難比較
聯亞疫苗的第二期臨床計畫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解釋,通常第二期收案人數較多,數據較第一期來得低一些,但聯亞疫苗疫苗期中分析結果仍符合預期。
對於聯亞數據,施信如表示,差一個細節或使用不同病毒株,都可能影響數據,舉例來說,長庚實驗室檢驗莫德納疫苗的抗體效價,推估約2000多,與中研院數據相差3倍之多。
聯亞於記者會宣稱,該疫苗活化T細胞,難以使用中和抗體評估,對此,施信如表示,這就必須觀察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看看UB-612疫苗在面對「真實病毒世界」時的保護力,或考慮作為其他疫苗的追加劑,進行評估。
在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上,食藥署擬採用免疫橋接方式與AZ疫苗進行比較,中和抗體效價不低於AZ才可通過EUA。黃高彬表示,若蒐集200多名接種過AZ疫苗者血清,另將接種高端、聯亞疫苗者的血清,放在同一個檢驗盤上進行檢驗,且使用相同病毒株,這是可以比較出來的。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等待聯亞疫苗的資料送件,資料都齊全後,才會對外說明類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