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倩 結合專業發揚母親遺愛 文/朱莉雅 |2021.06.26 語音朗讀 48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透過情緒圖像化過程,了解內在情緒處於什麼狀況下。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各種靜態及動態課程,幫助助人者強韌心靈力量。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杜金陵老師示範大腦體操按摩,可在短時間內安撫情緒。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透過情緒圖像化過程,了解內在情緒處於什麼狀況下。 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張愛倩(前右)已培養上萬名情緒危機處理義工。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透過情緒圖像化過程,了解內在情緒處於什麼狀況下。 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曾在美國加州執業的家庭婚姻兒童心理諮商師張愛倩,專長於處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多年的診療室工作,她常看到個案遇到重大事故(車禍、親人死傷、離婚、地震等),因為沒有立即尋求支援,煎熬許久後,產生嚴重的失眠、憂鬱、身體出狀況。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透過情緒圖像化過程,了解內在情緒處於什麼狀況下。 圖/亞安情緒危機團隊提供 文/朱莉雅曾在美國加州執業的家庭婚姻兒童心理諮商師張愛倩,專長於處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多年的診療室工作,她常看到個案遇到重大事故(車禍、親人死傷、離婚、地震等),因為沒有立即尋求支援,煎熬許久後,產生嚴重的失眠、憂鬱、身體出狀況。張愛倩使用情緒危機處理系統,幫助許多經歷重大事故的大人、小孩、家庭甚至於社區,及早走出事故的陰霾。這套助人課程,近年也被她引入台灣,嘉惠國人。張愛倩的外祖母是滿人,外祖父在清朝為官。二次戰後,母親張木蘭帶著家人來台。官家女兒為了養活全家人,在台北城中開了一家委託行,提供富有人家變賣衣服、飾品珠寶等精品。媽媽言行相當不平凡當時哥哥、姐姐都入學了,唯有家中么女張愛倩,天天有機會看到媽媽的一言一行。「當時覺得,媽媽所做的事,理所當然是生活的一部分,長大後才知道,媽媽是一個相當不平凡的女性。」媽媽用身教,讓張愛倩從小便體會到:「我好,別人也要好,大家都好,才是真正的好。」張愛倩印象中,當時物資貧乏,大家的生活都不好過,媽媽卻經常拿出金錢、衣服,帶著張愛倩,去資助一些不認識的人。「我從小就知道,育幼院有一群小朋友,可以分享我的衣服和玩具。」高中還沒畢業,張愛倩便前往美國求學,大學讀商學系,之後改攻讀舊金山大學心理諮商研究所。「研修心理學後,有很多機會探討原生家庭的脈絡與影響。想起母親離鄉背井後重建家園,還讓我有機會到美國接受教育,更加覺得媽媽的偉大。」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在實習心理專業領域時,張愛倩幸運的申請到美國第一個服務多元族裔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看到來自不同種族的個案,努力適應美國生活與面對主流文化挑戰,心裡的焦慮、挫折感藉由專業的心理諮商而找到出口,更印證媽媽的信念:從一個人好,到一個家庭好,逐漸帶動每個家庭好,最後才能讓整個社會都好。母親去世後,留下豐厚的財產,張愛倩決定放棄美國安穩的生活回到台灣,希望找到對台灣最有幫助的事,將母親的遺愛「發揚光大」。將母親遺愛發揚光大原本,張愛倩打算把這些錢用於推動社區心理衛生,「穩住」每個家庭,但看到社會上一些公益機構和宗教團體,都已經做得很好,沒必要再疊床架屋,於是張愛倩想到,母親在世時常和她提到:災難時人的心理很脆弱,要多善用專業,協助有這方面需求的人。「媽媽常說,人生無常,災難不預期就會到來,一定要多培養一些『災難心理』方面的人才,當社會需要的時候,才有充足的人力,應付天災人禍帶來的焦慮和恐慌。」張愛倩的個性一向樂於助人,但她觀察發現:有些人在伸手助人前很猶豫,擔心會惹事上身,所以如果要培養一群勇於助人的專業人士,一定要讓助人這件事更有智慧,而不光是徒有滿腔熱血,或是看到身旁有人跌倒了都不敢上前扶一把。免費培訓正能量義工張愛倩眼中,台灣人很有愛心,動員力也很強,每當災難或車禍事件發生時,總是很多消防人員、義工、社工立即投入災難現場,但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些助人者也很辛苦,身心皆累積許多情緒和壓力,同樣需要有人協助他們舒壓及找回正能量……張愛倩帶領的亞安情緒危機處理團隊,開辦無數次免費的課程及講座,多年來,陸續培養了1萬多個處理災難心理的義工,其中有些是科技人,更多是護理人員、生意人、上班族……張愛倩設計的情緒危機處理課程包含22項內容,講解危機反應及如何因應、不同年齡層與族群的介入方式、 釋放壓力的方法、在呼吸間累積正能量。課程中更要釐清做義工的動機, 因為這可保護他們在助人時,避免自己身心耗竭。另一半以藝術表支持 張愛倩的另一半杜金陵,專精於藝術創作,亦將專長帶入社區老人照顧活動,提升生活品質。杜金陵曾是屏風表演班李國修老師的學生,921地震的倖存者。 921之後積極的參與災後身心靈重建工作,累積紮實的助人經驗,並透過多元化藝術體驗,協助受災者釋放悲傷驚嚇的情緒,讓藝術體現在生活中的舉手投足之間。亞安團隊的義工平日散布在各行各業,一旦有災難發生,接到亞安徵召,便安排放下手邊工作,進入災難現場,有組織、有紀律的投入大災小難中,撫慰人心、平穩情緒、助人釋放壓力。災難現場見天使身影2008年汶川震災、2009年88風災、2011年日本311地震、2015年八仙塵暴、2016年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隔一年花蓮統帥飯店倒塌,2018年普悠瑪及2021年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甚至20多年前,921地震災後的心理重建工作,都能看到亞安災難心理義工的身影。「亞安和不同的民間公益團體合作,為前往災區支援者做行前災難心理培訓,讓助人者能累積更多正向的能量去助人。」很多義工也在過程中重新檢視自己「是否已做好助人的準備了」,以免助人不成,反而在災難現場慌了手腳,自己身心受創。透過一次次助人的過程,受益最多的,反而是這群擁抱愛心助人的義工。「花蓮飯店倒塌後,我們受邀為基隆市消防局辦了兩梯次情緒舒壓課,不僅消防弟兄們受益很多,學員也體會到不只上前線救災的消防員是英雄,留守崗位兢兢業業加班的,也是幕後英雄。」紀念媽媽木蘭蔬食生活趣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民眾都乖乖待在家中,張愛倩反而逆勢操作,在老家之一的中山堂正對面,開了一家以母親為名的蔬食餐廳,鼓勵大家做好體內環保,更重要的是,趁此機會提供工作機會給二度就業的婦女。3層樓的多元空間,1、2樓是餐廳,但2樓也做為可容納近40個學員的教室,3樓則是個可以辦活動的場地。1年多來,木蘭餐廳辦了很多DIY課程及有趣的活動,例如能量自療、調順經絡、瑜伽課,讓身體更健康;也辦畫畫舒壓課、讀書會、烹飪課,搭配大片景觀窗,望出去就是中山堂廣場,相當的療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開這家餐廳不是為了賺錢。」張愛倩笑言,左右幾家店面,至少月租20萬元,如果再加上水電及人事開銷,怎麼可能吃得到一客120元的有機蔬食便當?事實上,張愛倩開店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向附近公司行號招攬盒餐生意,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需要工作的婦女。 前一篇文章 7歲女童畫卡片送醫護 大家感動眼泛淚 下一篇文章 善循環 立陶宛社福機構湧入87筆台灣捐款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9如是說2025.05.07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 作者其他文章裸海蝶 天使外形 魔鬼食性河狸看不下去!免費為捷克蓋好一座水壩黑猩猩 會一呼百應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