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進入3級警戒已超1個月,經濟部統計處昨日公布5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收統計。零售業營收勉強守住正成長,餐飲業營收則年減19.1%,然而餐飲業最糟情況尚未到來,統計處預估6月營收至少衰退3成。
統計處昨預估,批發業6月營收年增11.5%至14.5%;零售業6月營收年減7%至年減4%,將終止連11紅;餐飲業6月營收年減33%至30%,注定吃下連2黑。
餐飲業5月營收為502億元,年減19.1%。餐館業因全面禁止內用,業者營收大幅下滑,年減18.6%。飲料店業及外燴團膳承包業則因疫情縮減營業時間,以及學校停課衝擊團膳營收所致,年減逾2成。
最有能力抗衡內用限制的飲料店業5月營收卻大幅度衰退。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主要是咖啡店仍然受到內用限制衝擊,冷飲店則是受到確診者足跡波及,必須停業消毒,影響整體表現。
然而,餐飲業最糟狀況尚未到來。餐飲業按營業額計算調查的動向指數只有12,顯示廠商預期6月營收將嚴重衰退。統計處針對餐飲業抽樣調查,9成5認為疫情衝擊將6月營收。
零售業5月營收為3096億元,年增2.8%,較統計處上月預估表現還好。黃偉傑解釋,零售業守住正成長有4個原因,包括疫情升溫帶來採購潮,刺激綜合零售業業績,超市5月營收更達251億元,創歷年新高。
批發業則未受到疫情影響,5月營收為9,881億元,年增23.9%。建材業5月營收1199億元更拿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