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書院 貢生捐產興義學北台首學留佳話

文/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2021.06.21
2322觀看次
字級
書院大廳陳列的大型「智慧筆」。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明志書院前的敬文亭。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明志書院有「北台首學」之稱。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明志書院中堂主祀朱子,兩旁為胡焯猷、郭宗碬二先賢祿位。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書院大廳正梁的太極八卦圖。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明志書院名稱,取自諸葛亮家訓。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明志書院為燕尾脊建築,屋脊兩端向上彎曲翹起。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清同治13年(1874年)修建的敬文亭碑。圖/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文/人間社記者何麗琴

座落於新北市泰山區的明志書院,是清朝貢生胡焯猷捐家宅與田產興設;他的義舉感動監生郭宗碬,也捐出大筆田地作為學產,為先民興學留下佳話;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則創設「明志科技大學」,旨在勉勵師生效法先賢。

清朝時大量廣東、福建漢人移入淡水河流域開墾,胡焯猷是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的貢生,他在康熙年間來台拓墾,與墾戶林作哲、胡習隆等人合組「胡林隆墾號」,在今新北市五股、泰山、新莊一帶開墾。

胡焯猷經商有成,又樂善好施,有感於興直堡(今新北市泰山區)一帶缺乏教育機構,於是在清乾隆28年(西元1763年)將半生辛苦經營的家宅產業,瓦屋一進5間、廂房12間、80甲水田捐出,成立「義學」。

成立「義學」之時,胡焯猷已年過七旬,他的義舉獲得淡水廳同知胡邦翰讚賞,並呈報上級,閩粵總督楊廷璋聞報後,取三國蜀漢諸葛亮家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將義學賜名「明志書院」,並撰「興直堡新建明志書院碑」,石碑目前移到正廳收藏。

明志書院以胡焯猷捐獻的80甲水田租佃所得供應各項開支,成為淡水廳(包括大甲溪以北的北台灣)第一間書院,比北台灣第二所書院艋舺(萬華)的「學海書院」早了80年,因而有「北台首學」之稱。

新莊山腳義塾 

餘蔭庇佑後世

胡焯猷的興學義舉,感動新莊監生郭宗碬,也於乾隆34年(1769年)捐獻長道坑、八里岔等莊的田產161甲、園林29甲為明志書院學產,使明志書院的規模更宏大,名氣更盛。

由於當時淡水廳衙門設在竹塹(今新竹),後來官府以「士途不便」為由,於乾隆46年(1781年)將明志書院遷至新竹。新竹明志書院原本位於關帝廟西側,但在日治時期拆毀;泰山明志書院於是成為「舊書院」,或稱為「新莊山腳義塾」。

走過258年歲月,泰山區如今仍有明志路、明志里、明志國小、義學里、義學國中、義學國小等名稱,以紀念熱心興學的先民。此外,胡焯猷也非常熱心鄉里事務,如大士觀(今五股西雲寺)、新莊關帝廟、淡水鄞山寺都有他的捐獻。

日本治台後,私塾風氣仍盛,但1912年(明治45年╱大正元年)之後,因日本公學校(小學)普及,書院逐漸式微。明志書院後來也因年久失修,於日治大正10年(1921年)由泰山士紳發起募捐重建,但因經費因素,只建第一進正廳外加兩側廂房,後來逐漸淪為祭祀的祠堂。

2003年,明志書院因年久腐朽,加上豪雨而造成梁柱倒塌,地方以古蹟修復工法重修,2005年恢復日治時期的舊觀,並被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為北台灣民間教育史留下重要見證。

祭祀南方孔子 

智慧筆勉考生

明志書院為燕尾脊傳統建築,書院門聯橫批「明德惟馨景行壯志」,兩側對聯「窮理致知反躬實踐傳聖道應尊朱夫子;捨宅作祠捐資興學惠鄉里當效胡先生」,中堂主祀南宋理學家「朱夫子」朱熹牌位。

由於朱熹曾在福建講學,受人民景仰,因而有「南方孔子」的敬稱,也使得閩南地區學校多供奉朱子,而非孔子。朱子牌位兩旁,分別為胡焯猷、郭宗碬二位先賢祿位。

由於朱子被後人奉為「考試之神」,因此書院大廳內有一支大型的「智慧筆」,是近人以台灣黃檜木製成,筆長196公分、直徑17公分,掛有台語順口溜牌子:「摸筆頭,給你考試好彩頭;摸筆心,給你讀書統安心;摸筆尾,給你研究有頭尾」。

明志書院有一個常被人忽略的地方,就是「太極八卦圖」。在大廳正梁上掛一個太極八卦圖,代表書院的中心,也有鎮煞除魔,一切平安吉祥的意義。明志書院建築本身古樸簡約,八卦圖色彩豔麗,更突顯太極八卦圖的豐美。

書院前有一座「敬文亭」,原亭於清同治13年(1874年)修建,後於日治大正年間重修。「敬文亭」就是「惜字亭」,古人崇尚學問,尤其未受過教育的人特別尊敬知識分子,因此對於寫有文字的紙張都慎重以對,不敢隨意焚毀,「敬文亭」就是專門用來焚化文字紙張的地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