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金礦博物館 緬懷山城歲月 重現礦坑文化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周圍輝、周倫 |2021.06.28
8399觀看次
字級
銀金礦石。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螃蟹金礦石。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用來辨別金礦成分的「試金棒」。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九份金礦博物館。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石英礦石。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牆上展示的「上礦袋子」,是礦工挖到含金成分高的原礦時,用來裝金礦的。下方是礦工的挖礦工具及裝備。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金礦原石。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粒狀的自然金「螞蟻上樹」。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黃鐵礦石也被稱為「愚人金」。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昇平戲院」是九份的老電影院。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九番坑」礦坑模擬區。圖/九份金礦博物館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周圍輝、周倫

我們常說台灣是「寶島」,島上甚至有金礦。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九份金礦博物館,是老礦工曾水池以畢生積蓄創辦,館內收藏近千顆黃金原礦,甚至還有罕見的黃金結晶體「金花」,訴說九份山城的礦坑文化。

九份曾因開採金礦,有過一段名副其實的「黃金歲月」,後來因金礦開採衰退而沒落,1989年發行的電影《悲情城市》因在當地取景,且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而聲名大噪,當地的懷舊景觀也轉型為觀光景點。

由曾水池創辦的金礦博物館,外表雖然沒有一般博物館的富麗堂皇,但是館內詳細介紹九份的採金歷史、煉金過程,則是老礦工的畢生心血。曾水池家族三代都是礦工,14歲就進入礦坑工作,因此館內保有原始的淘金術與淘金器具。

副館長曾譯嫻是創辦人的孫女,她說與阿公同年代的礦工,對於過去的產業技術都感到非常驕傲,因此才會想把挖礦工具與技術流傳下來,並於1992年創立金礦博物館,分享老礦工的生活方式,也保存九份的礦坑文化與記憶。

坑口記憶 

礦車頭盔救命燈

曾譯嫻說,台灣主要出產金礦的地方是九份與金瓜石,但九份與金瓜石的黃金礦脈不同。金瓜石的黃金產量較平均,1938年產金近7萬兩,被日人譽為「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曾吸引8萬人前往淘金;九份則是自然金脈,分布不均,不適合大量開採。1914年以後,負責九份的「藤田組」,陸續把九份礦權出租給「台陽公司」,採取三級承包制。

金礦博物館主要分為「模擬礦坑區」、「黃金原礦區」與「金礦教室」等區。館內建造一座模擬「九番坑」的礦坑展示場,展示早年的礦車,以及圓鍬、頭盔、上礦袋子、煌火(救命燈)等採礦必要的工具及配備。

曾譯嫻表示,礦工進入黑暗的坑道中,「煌火」是重要的照明設備,如同現今的手電筒;在黑暗的礦坑中,沒有「煌火」將寸步難行。「煌火」是煌石加水產生乙炔氣,點燃發光;如果礦坑氧氣稀薄,火勢就會變小,因此也稱為「救命燈」。

九份的金礦脈大都是南北走向,而石英礦與黃金礦是伴生礦石,如果發現石英礦,就可能有黃金礦脈。礦工研判黃金的成色純度,大多將原礦在黑色試金石(黑膽石)上劃一道,然後拿試金棒在刻痕旁劃一道,比對顏色,就可以知道黃金原礦的純度。

黃金原礦 

老礦工畢生收藏

在「黃金原礦區」中,展示曾水池畢生收藏的黃金原礦石。

金礦原石:九份礦山屬於基隆山火山群,岩質為含有大量石英的石英安山岩,黃金常與石英一起出現。

黃鐵礦石:是一種很像黃金的礦石,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亞鐵,因為它的顏色、外觀很像黃金,常與黃金混淆,因而被稱為「愚人金」。

銀金礦石:九份礦山多屬自然金,通常含有25%至35%的銀,此種含銀重超過20%的金,一般也稱為「銀金礦」。如果說台灣是座金銀島,那麼金銀島上的金銀山就是九份。

螃蟹金礦石:九份的黃金,顆粒較大,用肉眼即可分辨,且形狀多元,常可發現許多造型特別的晶體,例如螃蟹狀的金礦石。

髮絲金礦石:有些自然金呈毛髮狀,細如髮絲,因此礦工的眼力要特別好,才能準確地找到黃金。

螞蟻上樹:粒狀的自然金。自然產出的金礦,會以粒狀或微粒狀態藏在岩石中,通常與石英、黃鐵礦等的硫化物礦脈同時出現。

石英礦石:常見的火成岩礦物,九份礦山裡藏有許多漂亮的石英晶體。

點石成金 

九份物理煉金術

「黃金教室」介紹淘金、洗金的方法。九份有一套物理煉金術,讓參訪者了解、體驗以簡單的比重原理,將石頭煉成黃金的過程。

曾譯嫻特別介紹兩個與老礦工有深刻感情的景點─「昇平戲院」與「磅坑口」。「昇平戲院」是九份的老電影院,日治時代稱為「昇平座」,取「歌舞昇平」之意;小山城有戲院並不容易,也是早年礦工休閒的地方。「磅坑口」則是隧道口的意思,也是1930年代,九份輕便鐵路東西向的重要交通系統。

曾譯嫻指出,她的阿公曾水池生前用全部精力呵護博物館,讓她印象深刻,也因那分割捨不斷的祖孫情,讓她接下照顧博物館的重責大任,期盼採礦人的智慧與精神能永久流傳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