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綿綿舞蹈藝術中心創辦人郭惠良,隨手揚起裙襬,身段柔軟、體態婀娜,宛如少女般,看不出她已六十六歲,並曾罹患癌症。她一手創立綿綿兒童舞團、台中市踢踏舞團與綿綿舞蹈藝術中心,栽培許多築夢舞者,現在,綿綿舞蹈藝術中心將於十九、二十日在中山堂公演「光燦綿綿‧神采飛揚」,三十多年未曾登台的郭惠良,也將重拾舞衣,登台表演。
郭惠良在十六年前就投入研究、紀錄大陸各地的民族舞蹈,研究團隊踏遍蒙古、新疆、雲南、西北各地,每次踏查回台,就把那些舞蹈元素,融入她新創的舞作中。她說,到安徽省鳳陽縣,才知道地的鳳陽花鼓是「手鼓」,長鼓棒前端分叉,與著鳳仙裝、繫腰鼓的台灣版本不同。而台灣的蒙古舞,著重跨與跳,道地的蒙古舞則是碎肩、挺腰的動作多。
此外,她也關注台灣的民間藝陣、牛犁陣、婆姐與桃花過渡等舞蹈,八年前她把本土采風心得,編成舞蹈,傳承台灣情。她最近構思把台灣美食與生活編成舞,例如晒米粉、摘柿子、採茶等動作,都能舞出情感。
雖然十二年前,郭惠良出國采風前,檢驗出子宮頸癌,她快刀斬亂麻,七天後就開刀摘除,經過連串化療後,她休養三、四個月,又跑去大陸雲南採擷少數民族舞蹈。她表示,即使癌症纏身,化療痛苦,也從未掉過一滴淚,每天總是開心地面對嶄新日子,有心愛舞蹈為伴,鼓舞她勇敢地走下去。
郭惠良是重要的舞蹈教育家,投入教舞、編舞已四十六年,一手創立綿綿兒童舞團、台中市踢踏舞團與綿綿舞蹈藝術中心,栽培許多築夢舞者。
十餘年來,她投入台灣、大陸民族舞蹈的紀錄、保存,開心面對生活、舞蹈,即使病痛纏身,仍堅毅地舞動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