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米飯也淪陷 即食米含塑膠微粒

 |2021.05.31
2482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本報綜合報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塑膠雖然方便卻是生活中的隱形殺手。最新研究發現,人類每天吃下的白米中竟也含有「塑膠微粒」,尤其在超商超市中的冷凍即食白米中遭塑膠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現代人依賴塑膠產品,不論是吃的、用的東西幾乎都是由塑膠包裝,而這些塑膠被丟棄後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成另一個存在方式「塑膠微粒」散布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而目前可怕的是科學家在愈來愈多地方發現微塑膠,最新研究顯示,包含人們每天吃的米,尤其是現在忙碌家庭或是單身人士流行的即食白米,都有微塑膠的含量。

根據《科技新報》報導,澳洲昆士蘭大學旗下的「環境健康科學聯盟」採用先前對海鮮和污水、污泥、塑膠研究使用的塑膠定量技術,針對白米的塑膠分析發現,平均每 100 克生米有 3~4 毫克塑膠,每 100 克即食或預煮自購米飯有多達 13 毫克的塑膠。尤其是超商超市販售的冷凍即食米,是預先煮熟並採真空包裝,因此進入超市貨架之前,需要更多加工,導致塑膠污染可能性更大。

科學家表示,目前無法確認微波即食米的塑膠是從哪裡來的,只能推測塑膠在生產過程進入白米,而產生交叉污染,且使用時間一長,生產設備的塑膠會磨損,導致碎裂,讓這些細小碎屑進入米中。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塑膠製品都可能變成「塑膠微粒」充斥在生活中。圖/123RF

研究人員還測試 7 種塑膠,發現包裝、玩具和捕魚網使用聚乙烯最常見,檢出率為 95%,此外也發現少量聚丙烯(俗稱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俗稱PET或PETE)。

科學家表示,不只米飯,微塑膠也可能出現在其他穀物,如小扁豆或藜麥。塑膠微粒能上山下海無所不在,在貝類、啤酒和鹽也發現微塑膠。昆士蘭大學先前研究還揭露海產微塑膠含量,發現沙丁魚含量最高。

自 1950 年代以來,塑膠使用激增,一項研究估計,每一個人每週攝取2千片微塑膠,相當於一張信用卡大小。雖然近期科學界對微塑膠發現愈來愈多,但整體而言對微塑膠的研究還很新,因此對人類健康影響的了解也十分有限。科學家表示,未來研究中會結合塑膠尺寸和濃度,因微塑膠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可能取決於尺寸。

聽到白米竟然含有塑膠讓許多人恐慌,但研究人員認為人們不必擔心,白米微塑膠有辦法解決,只要洗米就可減少 20%~40% 微塑膠吃下肚。這項全球首項針對大米的微塑膠研究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期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