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疫情持續延燒,民眾每天擔心受怕,出現睡不著、睡不好、睡不飽等情況,防疫生活下大家身心壓力緊繃,生活負擔加重,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變長,容易出現口角,卻又缺少活動以及情緒出口,大甲李綜合身心科暨美德醫院主任劉又銘醫師建議,可善用「三多三少」的概念法,幫助釋放身心壓力。
「多聽內在,少聽外在」,整天聽新聞報導確診數字與消息,非常容易感到疲憊與沈重,其實焦慮的存在是一種生命訊號,目的要提醒自己注意危險並做好自我保護而已,大家都需要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當瞭解自己內在的情緒動力原因之後,困擾不安的感覺就比較會減輕。
「多心靈連結,少身體接觸」,防疫情形下,為了安全距離,需要拉開個人接觸與社交距離,但也因此容易讓人與人間的心理距離也遠離,不夠營養的內容會使心靈空虛憔悴,可藉此時改變一下,做些平時沒有給自己與家人時間完成的事,例如讀本好書、聽聽音樂、與家人一同料理等,滋養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幫助消化疫情帶來的危機感與無力感。
「多健康運動,少垃圾食物」,不自覺的多吃垃圾食物或暴飲暴食,這問題在焦慮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在家裡為自己找出一塊空間,藉由線上課程,學習伸展操、柔軟體操、瑜珈式活動,都是能有效改善心情、舒緩壓力的方式。
大甲李綜合醫院感染科醫師劉有增建議,多喝溫開水每十五到三十分鐘喝一次、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白豆腐、豆漿等)、多吃新鮮蔬果,可以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