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好發汗皰疹 健脾袪溼解症狀

陳玲芳 |2021.05.26
1319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春夏之交,是「汗皰疹」的好發時節。雖然汗皰疹名稱中有個「汗」字,但會起水泡的特性,其實與汗腺無關,屬於溼疹的一種。中西醫療法大不同,西醫皮膚科以類固醇藥膏治療汗皰疹,建議患者勤擦凡士林、少用酒精與香精;中醫則認為「治本」之道應從調養體質、顧好脾胃做起。

曾經身受汗皰疹之苦的台大皮膚科醫師朱家瑜說,汗皰疹是體質性的溼疹,好發於手掌、腳掌等汗腺發達部位,早期以為是汗腺發炎造成,後來才發現錯怪汗腺;汗皰疹與過敏體質有關,每當溫溼度變化劇烈、壓力過大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容易誘發。

減少接觸清潔劑、酒精

汗皰疹初期發作通常會長出小水泡,從一顆到數十顆不等,分散或成群分布在手掌側面、手指側面、腳掌側面、腳趾側面,並伴隨中度至重度的搔癢感;水泡消退後癢感會下降,逐漸形成環狀的脫屑或脫皮。

歐洲一項研究發現,手部有皮膚問題患者,高達兩成是汗皰疹;年齡以二十至四十歲為好發族群,約七成出現在手部,另有一成出現在腳部,手腳都有約占兩成。容易得汗皰疹族群,除了醫護人員,還有美髮師、家庭主婦、廚師,因為常接觸清潔劑、酒精,甚至過度清水洗滌也會刺激皮膚。

汗皰疹不會傳染,初期只要擦類固醇藥膏,約一星期可痊癒,但若拖延較久、轉變為慢性汗皰疹,治療時間就會拉長;汗皰疹不易根治、容易復發,急性期嚴重發癢,可能讓患者夜不成眠,用力搔抓也會破皮流血、造成感染。

宜穿寬鬆吸汗棉質衣

朱家瑜建議,夏季應穿著寬鬆吸汗的棉質衣物,減少碰水與清潔劑;有汗皰疹應就醫治療,切勿自行刺破水泡,恐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而搔癢嚴重者,可搭配止癢的口服藥,或紫外線照光治療。

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威達表示,汗皰疹患者通常為溼熱體質,常伴隨明顯的腸胃道症狀,如沒胃口、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汗皰疹屬於溼疹的一種,與「溼」息息相關,除了外在環境的溼熱,個人胃腸功能不佳(脾虛),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體內熱氣與溼氣無法代謝排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溼熱體質,反映在皮膚上,就會長出溼疹、汗皰疹。

中醫治療汗皰疹首要「健脾袪溼」,建議可服用含有茯苓、山藥、芡實、蓮子等平性食材的「四神湯」顧好脾胃;若有需要,黨參也能幫患者補氣,協助體內水分循環。

陳威達說,日常飲食宜清淡,除了薏仁、綠豆、蕎麥等清熱利溼食材,不妨多食用絲瓜、冬瓜、蓮子、苦瓜、筊白筍、山藥等,可健脾益胃、清熱袪溼的蔬果。涼性的仙草、愛玉,也能消暑氣,改善腸胃道、減輕汗皰疹症狀。

疫情期間,思慮過多與疲勞過度,也會「傷心脾」;所以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時紓壓、保持愉快心情,對於緩和汗皰疹病情與降低復發率,都有很大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