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國內疫情升溫,民眾待在室內時間變多,而現代人生活習慣多為久坐,如果加上習慣性翹腳或椅子過硬,很容易罹患「梨狀肌症候群」,衛福部苗栗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提醒,一定要注意勿久坐或久蹲、選擇適當座墊等,才能有效預防和遠離梨狀肌症候群復發的困擾。
李曉惠指出,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當受刺激變得僵硬,便會發炎腫脹,甚至壓迫一旁經過或穿過的坐骨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痛的位置大概在臀部、髖部附近,可能會隨坐骨神經走向延伸至腿部。梨狀肌症候群好發族群包括久坐不動的上班族、不愛活動的老年人、運動量突然增加的運動員,或需要久蹲、搬重物的工人等。
她表示,當發生梨狀肌症候群時,急性期須冰敷、休息、避免長時間引發疼痛的動作,以降低急性期發炎;慢性期可利用短波、超音波、電療、按摩及梨狀肌牽拉伸展運動,以縮短發炎修補時間。
李曉惠說,當實施自我按摩時,建議坐在地上稍微側移到患部,或將患側腳放在健側膝蓋上,在梨狀肌下方放置一顆硬式網球,一開始將球放在梨狀肌靠近尾骶骨處,讓身體重量壓迫網球做深呼吸、放鬆、慢慢吐氣,持續一分鐘後,將球往股骨大轉子處稍微移動,重複按壓,如此可消除肌肉的激痛點,放鬆梨狀肌。
牽拉伸展運動可在躺姿或坐姿下執行,患側腳架於健側腿上,呈現翹腳的姿勢,躺時兩手抱住健側腳的膝關節後方,將膝蓋往身體靠近,坐時讓背部挺直並身體往前傾,此時可感受到患側梨狀肌的伸展疼痛,維持約二十秒,重覆做三到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