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發燒、喘 分辨染疫與流感

 |2021.05.19
15934觀看次
字級
圖/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台北訊】台灣新冠疫情大爆發,各大醫院急診室湧進大量希望接受採檢人潮,造成醫療量能相當吃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是無症狀患者,但不少發病患者症狀與一般感冒、流感的症狀很類似,因沒有特異性,容易混淆而影響診斷。

其實這三種疾病主要症狀表現還是有所差異。周百謙指出,新冠病毒的傳播主要是透過飛沬傳染方式,如果咳嗽、打噴嚏或是說話,就會在空氣散播時進入周遭人的鼻腔或口腔作暫時性的存留,初期會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如鼻塞、流鼻水、咳嗽、嗅味覺喪失等,屬於輕症症狀,和感冒症狀相似。

潛伏期長  超過3天須警覺

隨著時間進展,病毒可能進入下呼吸道,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及鼻風暴,此時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症狀不同,常見胸悶胸痛、喘、呼吸困難、發燒、全身肌肉骨頭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噁心、腹痛、腹瀉、頭痛等症狀,這與流感部分症狀表現類似。

目前台灣已進入社區感染傳播,本土確診病例數不斷攀升,周百謙說,由於新冠病毒沒有標準症狀及特異性,且陽性確診病例數激增,已經無法靠TOCC疫調進行篩檢,民眾要自我警覺,若有咳嗽及胸部不適症狀時,建議盡早就醫接受採檢,確認是否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的潛伏期比較長,流感的潛伏期大概在一至四天左右,病程在七天左右,如果是「突然」不舒服,很有可能是流感;而新冠病毒的潛伏期有一至十四天左右,病程可能會拖到幾周、幾個月,一開始可能會先有一點小症狀,然後愈來愈不舒服,持續三天以上都沒有改善,就可以懷疑是不是新冠病毒。

氣溶膠小  能傳播得更遠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的研究指出,雖然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能夠從消化道傳播,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足夠的證據、案例,證明民眾該小心新冠病毒透過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還是呼吸道,透過直徑大於五至十微米的飛沫,或直徑小於五微米的氣溶膠,在不同的距離下,造成傳播感染。

目前各國採行的社交距離,其實只對防止直接接觸到直徑大於五微米的病毒顆粒有用,多項研究已經證實,直徑更小的病毒顆粒能夠傳播得更遠,直徑小於五微米的氣溶膠,單一帶病毒量比飛沫傳染來的少,但是傳播病毒的距離比飛沫傳播還遠。

研究指出,大於五微米的飛沫主要通過上呼吸道(例如鼻子,喉嚨和口咽)感染,而小於五微米的氣溶膠因為可以以空氣媒介,因此攜帶病毒的小顆粒可以直接吸入下呼吸道,或隨著攜帶病毒的液體蒸發,且重量變輕,它可以在空中漂浮、傳播好幾十公尺,最後下沉、附著至物體表面,因此在感染人數眾多、病毒濃度高時,除了戴口罩、勤清潔消毒,最好的自我防護,還是以少出門為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