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變爺奶 寄養家庭也高齡化

 |2021.05.10
2438觀看次
字級
寄養爸爸李龍政(左)與妻子,照顧寄養兒童十八年,愛心滿滿。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五十九歲寄養媽媽蘇錦紅(左),照顧過二十個孩子,每個都視如己出。 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全台有上千戶寄養家庭,因新血難招募,寄養爸媽逐漸老化,已呈現「隔代寄養」趨勢。衛福部社家署說,全台五十五歲以上寄養爸媽已占總數五成一,當寄養爸媽變成爺奶,會增加教養困難;社工也憂心,高齡者體力、健康下滑,恐埋下不確定風險。

全台八成寄養服務由家扶基金會負責,基金會統計,二○○六年五十五歲以上寄養媽媽占全體百分之九點四四,去年上升到百分之四十八點四,目前六十歲以上占二成七六、五十五到六十歲占二成六二。

未來5到10年

寄養家庭恐陷斷層

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全台五十五歲以上寄養爸媽占總數五成一,需寄養兒少中有六成三屬於學齡前兒童,已呈現「隔代寄養」趨勢,寄養父母年齡偏高,不利於照顧嬰幼兒,目前已放寬寄養爸媽退休年齡,並定期審查,維護照顧品質。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長周大堯說,寄養父母高齡化,體能、健康與專注力下滑,不確定風險提高,加上喘息需求大,會影響寄養安置數;早期寄養童以家貧居多,現在多數為特殊需求,例如受虐、身心障礙或疾病等,照顧複雜度提升,高齡者難免力不從心,較難保持最佳狀態。

家扶基金會統計,除了寄養爸媽逐漸老化,去年家扶全國的寄養家庭數也首度出現負成長,新增七十戶、減少一百零三戶,若沒有足夠的年輕新血加入,最快五年、慢則十年,全國寄養服務會受影響,機構安置的數量也會增加。

社會學者、台中市社會局長彭懷真說,寄養家庭招募難與晚婚、少子化有關;四十多歲夫妻即使有愛心,因有育兒、房貸、經濟壓力,想當寄養家庭也心有餘力不足。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張貴傑表示,寄養家庭召募難、年齡層偏高,反映出社會結構現況,高齡出現的體力、健康等問題,可透過喘息服務、定期健檢等方式因應,不見得高齡者就不適合擔任寄養家庭。

放寬延後退休

家扶籲提高寄養費

為因應寄養家庭老化,衛福部社家署放寬六十五歲退休的年齡門檻。新北市針對屆齡寄養爸媽,每兩年審查身心健康與照顧能力,通過後可續任;台中市放寬延後退休,以延續舊個案為主,評估沒問題才可接新的寄養童。

衛福部社家署表示,目前放寬退休年限,並針對特殊兒少的寄養家庭,媒合資源、專家協助,提供喘息服務、照顧加給。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建議,我國寄養安置費偏低,以一般兒童為例,六都中台北市最高約三萬餘元,高雄、台南最低二萬三千元,應提高到二倍以上。

但張貴傑認為,台灣寄養服務強調公益性,調查顯示五成二寄養父母認為寄養費足夠,多數不在乎錢的問題,靠提高給付來招募新血恐怕有困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