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每年五月是教師甄選季節,除了剛師培出爐的「準」教師,全國近十萬名流浪教師開始南征北討,各縣市即便開出上百名正式教師缺,仍一位難求,然而近年政府大力推動雙語政策,不少縣市在體育、美術、生活科技等非學科領域開出雙語教師缺,卻連年招不滿。
專家認為,雙語師培生多還在讀大學,預估兩、三年後才會出現報考潮;以雙北為例,去年台北市國中、國小共開出九十一個雙語缺,最後僅招聘到二十二人,新北市前年起在國中開缺,最後也沒招滿。
供需失衡 缺額比報考人多
今年各縣市教甄報名陸續截止,台北市在國小開一百個雙語缺,只有三十三人報考;新北市今年擴招國小雙語教師,開出十八缺額,初步統計僅二十五人報名,美術科缺額還比報名人數多,雙北今年恐怕還是得找代理教師「暫」填空。
北市教育局表示,遺憾報名人數沒有達預期,也反映雙語教師市場供不應求,議員許淑華表示,許多考生具備專業能力,但卻因為英語能力「卡關」,導致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台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洪儷瑜表示,過去雙語師資培育管道、人數都不多,教育部近幾年才投注較多資源在師培端,開雙語師資班,師資生才大二、大三,至少還要兩、三年才能銜接職場;她說,早年普設特殊教育教師及輔導教師,曾因教師市場不夠大,短暫供需失衡,有些縣市缺額比報考人數還多,「但沒有雙語這麼離譜」。
教學資源少 需自己研發教案
一名去年考上雙語藝能科的教師坦言,自己是英語專長,沒接受過藝術訓練,教甄前拚命找參考書,試著把一些藝術內容「中翻英」,自行研發教案,考上後才發現惡夢來臨,學校高舉雙語大旗招生,雙語資源少得可憐,教材、教案都得自己煩惱。
雙語教甄除需要具備本科專長,也要通過英語中高級(CEF B2 )門檻。不少代理教師開始惡補英文,但也不解學好商用英文後該如何在課堂中用雙語教學。
一名資深藝能科代理教師說,當年就是因為學科不強,才靠術科拚大學,沒想到現在考教甄還要先過英文門檻,去年開始補多益,希望趁近幾年還沒有人要考雙語教甄,先取得報考門票。
一名體育師培生說,兩年前回國中找體育班教練職缺,才被提醒要注意「雙語政策」,沒想到雙語熱來得這麼快,但一回到學校,卻只有公費生才有較多雙語教學資源;他感嘆,為嚮往的體育教學,已考慮借錢報名補習班,至少先考過門檻,再來煩惱體育類的「課室英語」怎麼上。
一名已在雙語國中服務的體育代理教師表示,已取得B2語言門檻,被學校列為合格雙語教師,也報考今年雙語教甄,但仍對雙語教學很沒信心;很多東西沒有教科書,必須從頭累積,準備起來很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