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恩(中)在奎松市設立「社區食櫥」,供貧困民眾領取食物。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菲律賓疫情嚴峻,許多貧民生計無著。一名年輕女創業家不忍貧民挨餓,在馬尼拉設立簡單的「社區食櫥」,意外引發仿效,短短半個月,全國出現上千個社區食物銀行。
二十六歲的諾恩(Ana Patricia Non)四月十四日在大馬尼拉地區奎松市(Quezon)麥金哈瓦街(Maginhawa)街邊立起一座竹製小矮櫃,放上募集到的蔬菜、罐頭和泡麵,供需要的民眾排隊領取,並將它命名為「麥金哈瓦社區食櫥」(Community Pantry)。
諾恩表示,大馬尼拉地區三月底實施「強化社區隔離」措施,她居住的社區就因疫情升溫遭封鎖,她創立的小企業也暫時歇業。
諾恩說,家人告訴她,現在最重要的是活下來,好好吃飯、保持身體健康;但內心深處,她一直想著吉普尼(Jeepney)司機、小販,這些因封城而無法外出謀生的弱勢家庭,吉普尼在大街小巷隨招隨停,是菲律賓民眾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她表示:「所以我告訴自己,封城結束後,我要在這裡設立社區食櫥。」諾恩強調,民眾來社區食櫥捐物資或領食物,都不會被指手畫腳,「如果你只捐一個罐頭,也沒關係。我們不認為我們在救人或做慈善工作,這是互助,我們互相幫助」。
經社群網站擴散和媒體報導,諾恩希望幫助因封城陷入難關貧民的理念,在菲律賓各地引發廣泛共鳴,隨即掀起一波設立社區食櫥的風潮。
面對社區食物銀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諾恩說:「我想這是對政府的警鐘。因為他們的應變非常慢,人們又很飢餓。社區食櫥不是飢餓和貧窮的解決之道,但它為菲律賓民眾提供了營養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