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藍海的領航者──星雲大師

高希均/文‧李自強/圖 |2007.09.29
1677觀看次
字級

(一)值得驕傲的寧靜革命

二○○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晚上,國父紀念館出現了一個歷史性鏡頭:星雲大師在弘法五十七年後,將做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公開演講。面對現場擠滿的聽眾與全球同時電視轉播的觀眾,他要與一週後卸任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對談「出世與入世之融和」。

對談中,大師說:「我來世還要做和尚。」馬市長說:「法律管下游,佛教管上游。」聽眾掌聲如雷。

作為主持人,我在結語中說:「星雲大師剛逾八十,在封山、封人之際,不會封心。他的一生已經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社會。這是台灣島上真正值得驕傲的『寧靜革命』與『和平崛起』。」

把時間拉回到一九四九年。誰也難以料到一位二十三歲法名「悟徹」的揚州人,來到台灣,身無分文,不諳台語,但腦無雜念,心無二用,他居然開創了另一個「台灣奇蹟」。他講經說法、著述立論、興學育才、推廣實踐,五十年如一日,他的成就幾乎難以概括,即使在文教領域:

四十年前創建佛光山,啟動了「人間佛教」弘法之路;創辦了十六所佛教學院;在美、台創辦了三所大學;在台灣另有八所社區大學,世界各地有五十所中華學校;設立人間衛視、《人間福報》、香海文化出版社及佛光緣美術館;在海外又有兩百多個別分院與道場;自己一年旅程大約繞地球兩圈半;個人獲得的榮譽博士、勳章等超過三十個,包括三個月前輔仁大學所贈與的法學榮譽博士。

(二)人間藍海的領航者

自己讀經濟,用我們的言語來探討:星雲大師是用什麼「經營策略」,以及什麼「商業模式」,創造了遍及海內外的「佛光事業」?

更具體地問:他如何把深奧的佛理變成人人可以親近的道理?如何再把這些道理變成具體的示範?又如何把龐大的組織管理得井然有序?又如何能在五十八歲就交棒,完成世代交替?又如何在交棒之後,在海外另創出一片更寬闊的佛教天空?最後,又如何以其願力、因緣、德行,把佛教從一角、一地、一國而輻射到全球?

相識二十年來,一直在思索他的領導模式與管理哲學。他如何能「無中生有」、「一有即無」?他或許會說:「我不懂管理,只懂人心」;「我不會命令,只會慈悲」;「我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我相信:捨才有得」;「我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

二○○五年八月《藍海策略》與《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兩本書的出現,終於提供了關鍵性的解答。「藍海」不是政治符號,是一種機會無限的隱喻。《藍海策略》一書指出:企業(或任何組織)不可能永遠保持卓越,要打破這個宿命就是要脫離「血腥競爭的紅色海洋」,去追求一個完全嶄新的想像空間與發展方向。它不再堅守一個固定的市場,更不能對舊產業緊抱不放;而是勇敢地另建舞台,另尋市場,另找活水,就會在新發現的藍海中揚帆前進。當我們看到任何一個組織(從政黨到企業)不另找活水時,就會一個一個地在一池死水中衰退,終至消失。

開創藍海,要有四項策略:(1)「消除」哪些習以為常的因素?(2)「減少」哪些不必要的因素?(3)「提升」哪些因素?(4)「創造」市場上尚未提供的因素?(1)與(2)在節省成本,以擴大需要;(3)與(4)在創造「差異化」與「新價值」,以開拓市場。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近三年來橫掃企業界的藍海理論早已在大師與他的弟子身體力行下默默地推動:

●一直在努力開創佛教的「新市場」;

●與其他宗教常相往來,使「競爭」變得不相干;

●創造出信徒及社會的新需求,保持領先;

●以新的事業與願景,維持信徒的熱情及社會的信賴;

●不斷提升內部人才的培育與外語能力,並且加強內部作業系統。

●更以不同的說法語言、弘法方式、為教願心、證悟目標來傳播人間佛教。

這樣的用心、做法、效果,不僅符合藍海策略,更超越了藍海策略。因此滿義法師所寫的《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即是人間藍海的中文版、宗教版;更正確地說,星雲大師是人間藍海的領航者,已經啟航先了半個世紀。

(三)人間佛教的領袖

這段歷程正可以用來解釋,在台灣與華人世界推廣「人間佛教」的領袖,當首推星雲大師。我好幾次聽過他對「人間佛教」的解釋:「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當人間佛教透過各種方式與活動走進人群,以及走向國際時,追隨的人—信徒以及非信徒—都被他提倡的信念所感動: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希望。他說過:「天下長輩都是我的父母,天下晚輩都是我的子女,天下人都是我的自家人。

應邀去宜蘭佛光大學參觀時,他對那邊的一幢幢大樓及一草一木如數家珍。我看到了他感恩的心願,當年他的講經弘法就是從宜蘭開始;同時也深刻體會到辦好一所高等學府所要承受的各種壓力。

大師常說:「不怕吃虧,吃虧就是占便宜。」甚至主張:「給人利用,才有價值。」每逢選舉,各路政治人物都要去佛光山,他都熱心接待。

除了推展人間佛教,大師近年來最憂心的就是台灣的族群和諧與兩岸關係的發展。近年來,他多次受邀訪問大陸,已經播下了愛心的種子,也已經逐漸產生人心淨化的功能。

他自喻為地球人。從他的高度與視野來看這世間的一切—大師的四句話是送給天下人最好的禮物: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選自天下文化

《我們的V型選擇》第十九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