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八講 佛光學問題初探

 |2007.09.22
1234觀看次
字級

【課文】

二六、佛光山辦了幾所大學?

1.美國西來大學:位於洛杉磯柔似蜜市。創辦於一九九一年,是美國加州第一所佛教創辦的大學,也是中國佛教徒在美設立的第一所國際性大學。

2.嘉義南華大學:位於嘉義大林鎮,一九九六年秋開始招生,首創全國大專院校不收學雜費制度,以回饋社會及有心向學者。

3.宜蘭佛光大學:位於宜蘭礁溪林美山。其理想為建設一所注重人文教育的精緻大學,並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格發展。

二七、佛光山辦了多少中學、小學、幼稚園?

佛光山曾與南亭、悟一二位長老共同創辦智光職,後獨創普門中學國中部,普門高中、高職,南投設有均頭中小學,另外在台東正籌設均一中小學;台南慈航幼稚園、善化慈幼稚園、新營小天星幼稚園等。

二八、佛光山於全世界設有多少中華學校?

佛光山中華學校分佈於全球各別分院,有美國洛杉磯西來寺、科州丹佛講堂、內華達州蓮華寺、佛光山紐約道場、加拿大愛民頓講堂、澳洲中天寺、南天寺、南天講堂、墨爾本講堂、南非新堡禪淨中心等數十個。除了幫助當地華僑子弟繼續學習中國傳統語言、文化外,也是當地的國際文化交流重地。

二九、何謂「人間大學」?

人間大學秉承佛光山開山宗旨「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理念,自二○○三年三月起,為能「提供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環境、利益大眾研修佛法、掌握現代生活樞紐、適應世代社會需要」,進而充實義工服務知能,開始規畫辦理各項進修課程:包括佛學研修、佛教藝術、專業訓練、遠距教學、海外參學,並與南華大學合作辦理推廣教育。

未來,將提供大眾更豐富多元的進修方案,完成終身學習,終生修行的理想與目標。

三十、佛光山為何要在全世界設有佛學院?

目前佛光山於全世界已設有多所佛學院,像佛光大學佛教學院、佛光山英文佛學研究所、佛光山英文佛學院、佛光山日文佛學院、佛光山男眾佛學院、佛光山女眾佛學院、佛光山東方佛學院、佛光山外籍先修班、非洲佛學院、印度佛學院、香港佛學院、馬來西亞東禪佛學院、天眼佛學院、巴西如來之子佛學院等,未來更籌畫在日本群馬、中國江蘇等地方設立佛學院。

另外,佛光山在全世界設佛學院,除弘揚佛法、培養僧伽人才之外,更積極協助當地教育的普及。例如,巴西如來之子佛學院,其學員大部份來自巴西貧民區的孩子,讓沒有錢可以接受國家教育的孩子,也能在巴西如來寺以慈善融合教育的照顧下成長,不但解決孩子不能溫飽的問題,更教育他們生活與工作的技能。

三一、佛光山的文化事業現況如何?

佛光山的文化事業有編藏處、覺世月刊社、普門雜誌社、佛光文化事業公司、佛光山視聽中心、佛光書局、佛教文物流通處、佛光緣美術館、香海文化事業公司、如是我聞文化公司等等,均能不斷地編印藏經,出版各類圖書、發行雜誌、提供書畫、錄影(音)帶、唱片、影(音)光碟等,肩負起為大眾傳播法音的責任。

三二、佛光大藏經編印的內容及其特色何在?

有鑒於傳統經典的名相術語繁多,一般人雖有心學習,亦不得其門而入,佛光山遂於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由星雲主其事,集海內外僧俗學者,將歷代藏經重新整理、分段、標點、考訂及注釋,並加上經題解說和索引,而編出一套現代人人能讀易解,能信易行的佛教聖典,助長佛法的延續與流傳。

《佛光大藏經》計有十六類,分別是《阿含藏》、《般若藏》、《禪藏》、《淨土藏》、《法華藏》、《華嚴藏》、《唯識藏》、《秘密藏》、《聲聞藏》、《律藏》、《本緣藏》、《史傳藏》、《圖像藏》、《儀誌藏》、《藝文藏》、《雜藏》等。已完成的有《阿含藏》十七冊、《禪藏》五十一冊、《般若藏》四十二冊及《淨土藏》三十三冊等,目前正在進行《法華經》。發行以來,曾贈予海內外各大學、圖書館、學術單位、機關學校、學者教授、佛教界團體、道場、傳播媒體等,頗受各界好評。

三三、《中國佛教經典寶藏》有何特色?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全套共一百三十二冊,所選擇的經典皆具有歷史意義的深遠性、中國文化的影響性、人間佛教的理念性。每冊以題解、源流、解說等章節,闡述經文的時代背景和影響價值,及在佛教歷史和思想演變上的地位角色。《寶藏》兼具通俗文藝與學術價值,並具有四大成就:一、佛教史上的開創之舉;二、傑出學者的集體創作;三、兩岸佛學的交流互動;四、白話佛典的精華集粹,可說是一部劃時代的白話佛典菁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