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衛生所是偏鄉醫療主力,但高雄、屏東和台東部分衛生所駐地醫師經常懸缺,需由其他醫療院所支援看診,醫病關係難以長久。高市正招募熱忱醫師投入,台東則爭取公費醫,但仍有十鄉鎮衛生所無駐地醫師,屏東也有多達七家衛生所醫師出缺。醫師不下鄉,除了家庭考量,有些地區門診量偏低影響收入也讓醫師卻步。
高雄市三十八個行政區衛生所,約二十所是由醫師兼衛生所主任,但湖內、大樹及彌陀三間衛生所駐地醫師懸缺一至二年,至今無法補實;屏東縣含東港、潮州、長治、內埔、新埤、林邊及屏東市等七個鄉鎮市,衛生所醫師也出缺,由護理師代理主任,負責執行公衛等業務。
台東縣有十六個鄉鎮市衛生所,綠島、金峰、達仁和卑南四所前年醫師開缺,去年才由四名公費醫師補滿,其餘十所由護理師兼主任,再由高雄義大醫院、台東馬偕及東基等醫院支援或調派醫師看診。
高雄三間缺駐地醫師的衛生所,懸缺一年多,由衛生局協調大型醫院派駐醫師支援。衛生局長黃志中認為,衛生所駐醫是維護公眾健康的第一線,能夠固定駐地,對於執行防疫注射等公衛任務會更添火力。因此,日前衛生局已尋求大高雄醫師公會協助,希望覓得合適的醫師投入基層第一線。
醫界表示,高雄幾間缺乏駐地醫師的衛生所,大多位在「不山不市」的尷尬地區,不是醫療資源最匱乏的地區,但是醫療資源也不算充足。以湖內區為例,當地大小診所約十家,民眾就醫選擇多,到衛生所看診的機會相對緊縮,衝擊門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