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財務跳票老闆跑路,農業界甚為憂心未來3個月將起骨牌效應,中下游廠商會跟著接連倒閉,影響到基層農民。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號稱要當「蔬果界台積電」的嘉義縣青松樂活科技農業公司,負責人全家從26日起失聯,積欠員工薪資,疑似潛逃出境;農業圈說,青松為中部指標性的大型蔬果包裝場,也是政府近年大力輔導挹注的公司,若連這麼知名的公司都會老闆跑路,未來3個月將起骨牌效應,中下游廠商會跟著接連倒閉,影響到基層農民,農業界甚為憂心。
地方農業人士表示,農業圈做菜的農民、盤商推估,青松連帶本身資產、廠房、設備、積欠的帳款、聯貸銀行債務加起來,推估上看10億,絕非僅有幾千萬,青松算是上游廠商,上游積欠中游,中游再積欠下游,業界不少人靠這資金周轉,青松一倒,接著便會一個倒過一個,且農產品調貨也是一個欠一個,只要一關卡住,帳目也會一個拖過一個。
菜農林佳新表示,青松是大型、老牌的蔬果包裝場,也是西螺做菜的重大通路之一,西螺果菜市場中有很多中盤商都與之合作,影響範圍甚廣,光是單一戶,被倒的帳款損失就超過2、3000萬;今年開始,大大小小已經有3、4家農產行、合作社倒閉,大多都是倒1000、2000萬;或500、600萬;4月初已經有一家做高麗菜、青花菜的業者倒了2億元,再加上這幾天青松也倒,骨牌效應將顯現。
林佳新說,恐怕還有還有兩三家未爆彈。主要是業界不看好這幾家公司,因為資金缺口大,菜款拖延,過去帳款都是半個月、一個月算,但現在開票開6個月的,菜價若持續「平穩」下去,不出3個月,周轉不出來,下游農民會更慘。
雲林青農會長陳鳳義表示,今年大大小小農產行倒了不少,主要是農產品價格因疫病影響造就成消費力下降,導致農民受苦、通路商也受苦,青松外界看來是個大型、相對健全的公司,理論上供貨能力沒有問題,但實際上今年開始,至少已經倒了3、4家類似的公司,狀況只會愈來愈多,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餐廳外食人口嚴重降低,造成消費端購買力下降,農民出貨是固定的,通路商打契約也是固定的,若消費薄弱,最後受重傷仍是末端農民。
他表示,今年農民被倒帳的、收不到帳款的很多,有聽到地方菜農,個人最高被青松倒3、400萬元;上下游都會受到影響,下游原來供應商、生產的農民,沒有了這個大型通路,菜要賣去哪裡,目前市況已經低迷很久了,這些菜若再倒回市場,菜農未來堪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