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展出一九六○年代顏水龍設計的第一代太陽堂太陽餅包裝盒。圖/陳宛茜
北師美術館「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展出一九六○年代顏水龍設計的第一代太陽堂太陽餅包裝盒。圖/陳宛茜
【本報台北訊】你一定知道到台中要買太陽堂的太陽餅,但你可能不知道,從太陽堂的建築設計到太陽餅的包裝設計,都出自「台灣工藝之父」顏水龍之手,半世紀前還因觸犯當局禁忌遭下架銷毀。
藝術展「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於台北北師美術館開展,展出多件顏水龍作品,包括一九六○年代遭銷毀的初代太陽堂太陽餅包裝盒;台中國美館則於五月推出「美術散策地圖」導覽活動,帶領民眾拜訪太陽堂老店、端容眼科等擁有顏水龍壁畫的景點,帶領民眾重新認識「台灣工藝之父」。
包辦店面設計
生平得意作
顏水龍一九○三年生於台南,半工半讀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畢業後接受「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資助到法國巴黎學畫,接著到日本大阪從事廣告設計,成為台灣第一位專業廣告人;他四十歲後返回台南,受聘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成功大學前身)教授,教授美術工藝史,並為台灣企業設計商業標誌。
一九六四年在台中自由路開張的「太陽堂」餅店,是顏水龍生平最得意的設計作品;從店面、室內、建築到食品包裝,全出自顏水龍之手,「鎮店之寶」太陽花馬賽克鑲嵌壁畫轟動一時,卻因此招嫉被舉發「具毛澤東思想」,引來警備總部關切。
顏水龍以「太陽花」(向日葵)為主題設計商店主要視覺意象,卻遭檢舉影射中共歌曲《東方紅》歌詞,太陽堂餅店因此屢遭盤查;沒多久,太陽堂自行用木板封閉「鎮店之寶」,顏水龍設計的第一代太陽餅包裝盒也遭銷毀,直到一九八九年解嚴後,太陽堂老店中的「太陽花壁畫」才重見天日。
端容眼科壁畫
也出自他手
太陽堂餅店附近的端容眼科,是台灣最早引進隱形眼鏡的眼科。主持眼科的女醫師藍劉玉嬌一九四○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女子醫專,一九四六年於台中開設端容眼科;一九四一年,劉玉嬌夫婿藍運登參觀台灣造型美術協會時結識顏水龍,邀他為端容眼科創作壁畫,此一眼科門口旁的眼睛狀的壁畫,也請來顏水龍設計。
但這幅壁畫和顏水龍知名的馬賽克壁畫不大相同。它採用單一青灰色的丁卦面磚排列,而不是像太陽堂向日葵壁畫那樣彩色繽紛的馬賽克,也未被列入顏水龍的馬賽克壁畫作品,鮮少人知;壁畫採同心圓構圖,呼應眼科、隱喻人的眼球。
此次北師美術館「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以跨時代的方式重現顏水龍的作品,別具巧思。該展由藝術家林明弘與策展人郭昭蘭、安靜 (Lee Ambrozy)共同合作,以顏水龍、林壽宇、林明弘等三位台灣藝術家為對象;三位藝術家都曾在不同年代赴歐洲留學,展覽將三位不同年代藝術家的作品並置陳列,運用借景、拼貼等手法,讓觀眾會發現自己無時無刻皆身處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環境中,凝視著另一位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