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場次共同研讀《金剛經》,線上、線下四百人談論「成就的祕訣」。圖╱陳品佑提供
青年經典論壇壓軸場於惠中寺進行,實體與線上五百人深入《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圖╱人間社記者陳聖冠
【人間社記者楊才萱、學空連線報導】中華佛光青年總團於全台舉行「二○二一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青年經典論壇」,二十四、二十五日分別於台北道場、惠中寺舉行,會中佛光青年、佛光童軍深入經藏,將《金剛經》、《心經》與生命連結,並帶領線上與實體約九百人探究內心,實踐般若智慧於生活中。
北區場次於二十四日舉行,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以《金剛經》思想,說明「愈有般若思想,人生愈寬闊」,勉勵青年從佛法中走向覺悟大道。擇善寺住持妙進法師、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蒞臨關心。「要了解般若,就要多薰習。」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以酪梨樹作為引言,鼓勵大家從「無」的體會中,了解三世因果就能解脫自在。
無住生心
化煩惱為菩提
北區團務長熊凡靚導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著作《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並〈臨終祈願文〉說明,自身如何運用「無住生心」度過喪親之痛。《金剛經》四大要義則由天馬幹部陳俗均解說,提及「無相布施」是學會放下;知道因緣法,就能以感恩心「無我度生」,體驗清淨的「無住生活」與「無得而修」。
在「共同論壇」中,妙慧講師張慧雯分別從閱讀心得、生命經驗等,對四位與談人提問「金剛般若心」。天馬幹部古嘉琦分享,如何從煩惱轉化到「不驚不畏」的心態,「感恩青年團,讓我知道佛法的方便廣大」。北區副團務長林函蓉在與團員的互動中,發現不應執著於活動的相,一言一行才是實踐佛法的最好展現。
北區副團務長闕曉菁及佛光童軍北區羅浮召集人游鏡可,透過職場互動、人生方向,體會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重要。
有果法師在講評中,讚歎青年幹部的表現,以貼近生活的譬喻讓大眾感到歡喜、理解經文;有度法師分享星雲大師法語,「本領不是教得會,也不是學得會,而是做得會」,勉勵青年發揮佛性,傳無盡燈。
心無罣礙
遠離顛倒夢想
中區場次聚焦星雲大師《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引言人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在開場指出,《心經》可作為人生經驗的對照,學佛後的人生並非沒有風浪,而是懂得如何面對風浪。
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天馬幹部唐鈺原、善財講師吳鴻明導讀大師著作,從解釋經文到分享生活與經典的結合,說明如何透過《心經》認識自己、探究內心,以自性之光照亮別人。
中區佛光青年團務長卓姿吟、副團務長林賜勳、葉孟翰,以及佛光童軍中區羅浮召集人賴韋辰擔任論壇與談人,由白象幹部楊柏毅主持,談論大家如何實踐「觀自在」。生長在佛光家庭的卓姿吟,對《心經》不陌生的她,在去年疫情爆發後,帶領青年發起線上修持,讓她與《心經》的連結更加深刻。
林賜勳從學子對於人生的迷惘,反觀自心覺察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自己的妄想,「只要改變自己的思想,便能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在印度公益旅行中,葉孟翰了解到《心經》就是生活的準則,事情沒有好壞之分,一切都是自我的認知不同。賴韋辰分享《心經》與童軍生涯的與感動,「誦持《心經》是最讓人心安定下來的時刻,給予自己許多力量」。
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表示,學佛之後大家一樣有六根、六塵,但要學習超越十八界的控制,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夠心無罣礙,變成一個自在的人,這才是學佛最重要的關鍵。